崇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百年里第,十八世书香岭南名儒黄培芳在肇 [复制链接]

1#

??名人,是城市发展历史中宝贵的财富。名人是城市独特的标签和精神符号,传承着城市的文脉,标志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厚度、精神品质的高度。


  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代又一代的名人来了又走了,留下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足迹、影子,更重要的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肇庆众多的历史名人中,有一位格外引人瞩目,他与肇庆着深厚的渊源,并在肇庆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就是清代著名学者、世称“岭南名儒”的*培芳。


  一、*培芳生平

???*培芳,字子实,号香石,清代香山(今中山市)人,是*佐第八世孙。嘉庆九年()中乡试副榜,考取武英殿校议叙,后授韶州府乳源县学教谕,又调补陵水县学教谕。道光十五年(),补肇庆府学训导。鸦片战争期间,受命襄办夷务,后叙劳加内阁中书衔。咸丰九年()去世,享年82岁。①作为清代学者,*培芳在许多领域都很有造诣,更广为人知的是他在诗、书、画等方面的造诣和成就。其诗上承家学,“诗格高浑,有山水清音”,与张维屏、谭敬昭并称为“粤东三子”,留有《岭海楼诗钞》《广三百首诗选》《香石诗话》等大量诗歌作品。*培芳也是著名的藏书家,其藏书之多之广闻名遐迩,他的岭海楼是广东省著名的藏书楼之一。徐绍棨在《广东藏书纪事诗》称赞岭海楼藏书:“泰泉馀韵有诗孙,岭海楼头世德存。参透唐贤三昧诀,堂堂大雅振南园。”*培芳还是著名教育家,61岁主讲学海堂,弟子甚众,称为“粤岳先生”。“操履端洁,留心于经世之学。早为郑士超、冯敏昌器重,当道闻名,延请课子弟,游其门者多知名,如尚书许乃普侍郎、罗文俊。其尤著也。”②还留下了《乙丑学规》和《戊辰学规》。除此以外,*培芳还是清代广东著名的修志名家,他热心广东文献的整理,主持和参与编纂多部志书,如道光《廉州府志》、道光《肇庆府志》、道光《香山县志》、道光《香山志》、道光《新会县志》、《浮山小志》等。③这些志书中,除梁启超高度称赞的道光《新会县志》外,其他志书也多被后人称道,誉为名志。如道光《肇庆府志》就被学者称赞“全书征引既繁,又悉注出处。事记一篇,纲举目张,较为详备。杂记一篇,广征宋明旧志,皆可珍法。”④


  二、三次到肇庆


  *培芳与肇庆有着深厚的渊源。从文献记载来看,他至少来过3次肇庆,并给肇庆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嘉庆年间,*培芳就来过肇庆。《香石诗话》记载了他嘉庆年间来肇庆扫墓时写下的诗作《金溪即目》:有客轻舟云水边,空濛载入蔚蓝天。珊瑚影逐春流乱,十里清溪放木棉。⑤该诗再现了当时肇庆金溪边木棉花盛开的美景,也是*培芳颇为得意的描写木棉花的诗作。


  第二次来肇庆的时间是道光九年,*培芳受邀总纂道光《肇庆府志》。此次*培芳在肇庆待的时间最长。为了完成道光《肇庆府志》的编修,他待了8个月。期间,喜游山水名胜的*培芳游览了七星岩、梅庵、大鼎庙等肇庆多处名胜。仅七星岩就去了不下3次,并留下“道光己丑,来修肇志,三游石室”的等多则题名石刻;⑥还为梅庵题写山门楹联“梅挹泉光浮白上 门排山色送青来”;⑦又在大鼎庙赋诗:“牂牁迢递汇端州,形势雄蟠控上游。万树丛中嵌梵宇,群山阔处让江流。无边春色方停櫂,不断西风正倚楼。秦代龙祠看报赛,一时箫鼓遍沧洲。”⑧


  第三次来肇庆的时间是道光二十一年()。此次*培芳来肇庆的原因未见记载,但值得提及的是,这次*培芳给肇庆又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年三月二十七日,*培芳游七星岩时写下了8首有关七星岩风光的诗,并由岭南状元、时为端溪书院院长的林召棠书刻于石壁,该碑后被称为“状元碑”。该碑因*培芳的诗与林召棠的书结合在一起,成为七星岩独特的文化瑰宝。诗中,*培芳还评点了七星岩的摩崖刻,将二樵铭、鱼山诗、石室记称为“三绝”,“夕阳闲论古,三绝继黎冯。”

????

??该题刻位于七星岩玉屏岩,为*培芳于道光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游七星岩,赋诗八首,赞美七星岩、三仙阁的风光,由林召棠书写,并刻在石壁上,留存至今,被誉为“状元碑”。


  三、总纂道光《肇庆府志》


  作为清代著名学者,*培芳积极参与地方文献的整理,突出的表现就是修志。*培芳所纂志书多被誉为良志,“在修志上卓有成就。”⑨如果从道光七年受聘总纂道光《香山县志》算起,至道光二十年总纂道光《新会县志》止,*培芳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参与和主持官方编修的志书就有道光《香山县志》、道光《肇庆府志》、道光《廉州府志》、道光《新会县志》4部之多,其成书之快,质量之高,可见其在方志领域的造诣。后人评价:“培芳本聪颖博学,……可谓得修志之真谛。以之比章实斋之方志学说,殆无愧色也。”⑩此外,*培芳还编纂了《香山志》《浮山小志》等。*培芳对于肇庆文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总纂道光《肇庆府志》了。


  道光《肇庆府志》始修于道光三年(),署肇罗道兼摄肇庆府知府夏修恕聘请经学大师、阮元《广东通志》总纂之一的江藩担任总纂,设局修志。但志稿未成,夏修恕就升职离开,修志工作随之也被中断。道光九年(),在广东肇罗道许乃济和肇庆知府珠尔杭阿的积极推动下,重修道光《肇庆府志》的工作得以启动,“同为商榷,筹及经费,设局于郡城之文昌宫”,“聘诸名宿,搜罗订正。越岁庚寅而成其书,始犁然可观”。?文中的“名宿”就是指香山*培芳。聘请*培芳总纂道光《肇庆府志》的缘由,该志没有记载,但在光绪《香山县志》艺文卷中收录的《重修肇庆府志》(二十二卷)*培芳的跋中,则交代得比较清楚。该跋道光《肇庆府志》未见。其内容为:


  培芳跋曰:案此书肇端虽已属草,肇罗观察仁和许青士先生乃济览之,以为芜襍泛滥,全不成书,断难付梓。延予重撰。时经费耗尽,载籍并散,又迫于日月,仅以成编。因官书不便续跋,私识于此。襄事则陈在谦、同年邓庸光明经也。?


  综合道光《肇庆府志》中许乃济、珠尔杭阿的序言、重修《肇庆府志》职名及光绪《香山县志》中《重修肇庆府志》*培芳的跋可知,此次聘请*培芳主要是缘于许乃济的邀请。据*培芳留下的《北行日记》(该书收入《清代稿抄本》第一册,广东人民出版社年版)可知,许、*两人早已相识。早在嘉庆二十三年(),*培芳进京到国子监读书时,与其一起相伴进京的5人中,许乃济就是其中之一。此后道光七年,许乃济又为*培芳总纂的道光《香山县志》作序,并盛赞该志“体裁昭整,文辞渊懿”,对*修志的能力高度认可。当然,查阅《重修肇庆府志职名》可知,*培芳的跋也有一个错漏,即把邓元光的名字误为邓庸光。


  道光《肇庆府志》共22卷首1卷,分舆地、建置、古迹、经*、职官、选举、宦绩、人物、艺文、事纪、杂记等12篇。该志以乾隆吴绳年《肇庆府志》为底本,补缺订伪,增所未备,凡所采辑,悉注出处。成书后,《续四库全书提要》评价此志“简勿能赅,详而有法”。?李默称赞“纵观全书,征引既繁,又悉注出处。事纪一篇,颇为详备,杂记广录宋明旧志,皆可珍法”。?因该志刻本的板片在咸丰四年()毁于兵火,光绪二年()肇庆知府瑞昌重刻,内文基本不变,唯地图改用毛鸿宾的《广东舆图》中的肇庆府图。民国期间,肇庆“福元号”坊根据光绪二年的重刻本进行补版,重新铅印。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光绪二年重印本,分7册,精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臧本。《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收录的是光绪二年重刻本。


  此外,*培芳还亲手厘定《悦城龙母庙志》,留下《奉题悦城龙母庙》,其诗为:??

??龙因母育传秦代,母以龙尊显汉时。

??风雨奉龙成母墓,山川凭母壮龙祠。

??千年奇幻仍归孝,万派波涛总化夷。

??龙德正中钦母德,羲娥长与耀边陲。?

??该题刻位于七星岩石室岩洞内西壁上,为*培芳于清道光九年()来肇庆总纂道光《肇庆府志》时游七星岩的题名。


  注释:


  ①关于*培芳享年,各种文献记载都为82岁,如《清史粤人传》、《岭南画征略》、光绪《广州市志》、光绪《香山县志》等。此据钟贤培、汪松涛主编:《广东近代文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4页。


  ②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三五,《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年版,第页。


  ③《中国方志大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④李默:《广东方志要录》,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年,第页。


  ⑤该诗创作的具体时间不明,收录于《香石诗话》,内容为“……余尝展墓肇郡,有金溪即目绝句云:有客轻舟云水边,空濛载入蔚蓝天。珊瑚影逐春流乱,十里清溪放木棉。”而该书有*培芳自序,时间为嘉庆十四年(),据此推测该诗作*庆十四年前。


  ⑥《肇庆星湖石刻》,红旗出版社年版,第80页。


  ⑦《肇庆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⑧该诗是*培芳于道光九年()八月十三日游大鼎庙时所作。大鼎庙位于大鼎山,始建年代不详。据宣统《高要县志》载:雍正二年,制*孔毓珣命湾溪人士扩而大之,自乾隆迄道光间,递有增建。清乾、嘉、道年间,香火很盛,游人很多。此据*协高要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高要文史资料》(第四辑),年11月,第77页。


  ⑨陈泽泓:《岭表志谭》,广东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⑩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33册,齐鲁书社年版,页。


  ?道光《肇庆府志》卷首·序文,《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年版,第6—7页。


  ?光绪《香山县志》卷二一,《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年版,第页。


  ?《中国地方志辞典》,*山书社年,第页。


  ?李默:《广东方志要录》,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年,第页。


  ?《德庆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本文《岭南名儒*培芳在肇庆》转自广东省情网,作者:郭达祥/单位:肇庆市人民*府地方志办公室)

??上文作者讲的是晚清名儒*培芳在肇庆的历史事迹,而本人亦对岭南文化事迹颇有兴趣研究,在广东作家叶曙明最新力作《广州传》第六章也有对*培芳这个书香门第有所详述,內容如下:

???天顺初年(年前后),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事情:广东举人*瑜应诏上书英宗朱祁镇,提出六事:一曰正身则天下治;二曰正家则天下定;三曰正礼则天下化;四曰正乐则天下和;五曰正赋税则天下富;六曰正*则天下安。疏上,触怒朝中权贵,认为区区一个举人,竟敢妄议朝*国纲,欲治他的重罪。好在*瑜得到一些大臣出手相救,险死还生。他冒死直言的事迹,在京中广为流传,人所敬仰。

???*瑜,字廷美,广东香山人,景泰七年()举人,会试时名列乙榜,入国子监,但接连几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在京中闲居八年,都得不到一官半职。有一年,他中御史选铨部,已经奉名,却被人偷偷改掉姓名,盗占了他的任命。直到成化五年()才获授广东惠州府长乐县知县。

*瑜

???*瑜·《昌华苑(南汉刘鋹建)》

??江水东流西日斜,刘郎綦迹尚天涯。

??昌华苑外裙腰草,玉液池边鼓吹蛙。

??隔垅牛羊闻牧笛,遥林灯火见渔家。

??当年翠辇曾游地,留与东风长稻花。

双槐亭故地

???*瑜在任内崇礼兴学,惠*于民,当地民众在县学前立生祠,追思铭念。*瑜南归后,卜居于广州双门底泰泉里(今北京路青年文化宫处),在屋前种了两株槐树,筑“双槐亭”,自称“双槐老人”。他经常邀请一些意气相尚的诗朋酒侣,到双槐亭聚会,迭相唱和,琴棋书画,在士林传为美谈。人们都尊称他为“双槐先生”。身后遗有《应诏六事疏》《七诱》《书传旁通》《双槐文集》《双槐岁抄》等著作。

 

??*瑜的儿子*畿,字宗大,七岁能吟诗作对,鼓琴弦歌,被誉为神童。他从小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兴趣。别的小孩在玩纸鹞、捶丸、踢建子、捉迷藏,他却一个人捧着《春秋》苦读,不屑于与其他顽童为伍。16岁进入郡学,有调皮捣蛋的同学,到城外偷了一只鸡回来煮了吃,请他一起吃,他竟认为此处学风不正,马上退学,转到邑庠读书。

???*畿是个大孝子,相传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在父亲坟前通宵哀哭,黎明时忽然有虎前来觅食,但见到*畿后,不但不攻击,反而转身俯伏而去。有乡人远远看见,大为骇异,作《孝子感虎歌》,在乡间传诵。成化二十一年(),*畿在越秀山下筑“洲草堂”(位于今小北大石街附近),作为读书之所。时人尊称他为“粤洲先生”。他的著作有《三五玄书》二十五卷、《皇极经世书传》八卷、《粤洲集》六卷及《删正*庭经》等。屈大均称赞:“人书之精者,以畿为最。”

???后来,*畿陪儿子*佐赴京应试,不幸染疾,在途中去世,年仅49岁。粤洲草堂因兴建明道书院被拆除了。*畿逝世15年后,*佐把书院的地皮买下来,复建粤洲草堂,重振父亲的遗业。

???*氏家族的第三位代表人物出场了。*佐,字才伯,号遗业希斋,晚号泰泉,出生在双门底的泰泉里祖屋。正德十五年()中进士,廷试选庶吉士,嘉靖初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江西佥事、广西督学、左春坊经筵讲官,迁侍读,掌南京翰林院事,再迁南京国子监祭酒,进宫詹学士。明嘉靖初年,因为上疏请举新*,与一些朝臣发生意见冲突,挂冠南返,依旧住在泰泉里,家里建宝书楼,作藏书之处。不少土子慕名而来,听他讲学。

??在学术上,*佐与宋明理学同出一源,却自成一派。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位岭南诗人,结诗社于南园抗风轩,称“南园后五子”,五人均出于*佐门下。*佐精通儒家典籍,对古乐也很有造诣,曾撰写《乐典》,对古乐义理,微显阐幽,独步一时。他还亲自制作琴、瑟、钟、磬、管、篴、笙、箫等乐器,教门人演奏古乐。有一回,*佐和门人合奏曲,忽然有两雉从云端翩翩而降,起舞和鸣,大家无不惊叹为“文明的瑞应”。

??嘉靖十四年(5),巡按戴璟把粤洲草堂改建为书院命名为泰泉书院,*佐经常在书院讲学。戴璟是浙江奉化人,对岭南文化贡献良多,广东现存最早的通志《广东通志初稿》,就是他在开办泰泉书院的同一年主持编修的。后来*佐也编过一本《广东通志》,补“戴志”的不足,这是第一本由广东人自己编修的《广东通志》。历代修志,收集资料都是一项最艰巨的工作,清代阮元编《广东通志》时,把“*志”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他在《重修广东通志序》中表示:“各书多就残佚,唯*志为泰泉弟子所分撰者,体裁渊雅,仅有存本,今求得之,备加采录。

??*佐的宝书楼,藏书丰富,有如南面百城,在文人学士中简直当成一方圣地。近代藏书家徐绍棨曾介绍:“(*佐)生平著述二百六十余卷,言礼有《泰泉乡礼》,乐有《乐典》,义理有《庸言》,文章有《六艺流别》,诗有《唐音类选》《明音类选》,掌故有《革除遗事》《南雍志》《翰林记》《广州人物传》,所修之《广东通志》,史例瞻详,尤负盛名。至《泰泉全集》文章衔华配实,足以雄视一时。其《春夜大醉言志》诗有‘长空赠我以明月’句。然其学部之浩瀚渊博,胥由于藏书。泰泉有宝书楼,搜庋秘籍,为一时冠。”

大司成牌坊/牌坊原在北京路上。文革时被砸毁。牌坊原在北京路上。文革时被砸毁。

???*佐去世后,人们把*氏的泰泉里故居,改为*氏宗庙,立有一座大司成牌坊。*氏家族的诗书世业,历十数世而不坠。在*佐之后两百年,*氏家族又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培芳。他是*佐的八世孙,字子实,又字香石,自号粤岳山人,嘉庆九年()中式副榜,入太学肄业。嘉庆十年(),*培芳在广州借应元道院的场地,授徒讲学。嘉庆十三年(),应广州知府之聘,主讲广州羊石书院。

*培芳行书立轴

??*培芳善诗词,工书画,蜚声坛坫,督学翁方纲把他与张维屏、谭敬昭并称“粤东三子”。*培芳在广州时,一直住在泰泉里的“粤岳草堂”,门前高悬一副对联:“三百年里第,十八世书香”。儒林士子都称他为“粤岳先生”。*培芳又在先祖*佐的宝书楼原址建“岭海楼”,搜罗天下图史坟籍,并编纂有《岭海楼书目》。

??几年后,*培芳到京师充补武英殿校录官,道光十八年(),返回广州,补为学海堂学长,咸丰七年(),以八十高龄,仍坚持到书院讲学,咸丰九年()溘然去世,享年82岁。其生平著述甚丰,有《香山志》《重修肇庆府志》《重修新会县志》《易宗》《春秋左传翼》《浮山小志》《云泉随记》《岭海楼诗钞》《香石诗话》等五十余种。

??岭海楼藏书,民国时大部散佚。原来在泰泉里有*文裕公祠和大司成牌坊,以纪念这个显赫的学术世家,公祠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的轰炸所毁,牌坊则直到20世纪50年代尚存,年前迁建到越秀公园南门前,后被毁。(本章节节选于《广州传》)

广州三元宫

*培芳诗文六首与彭泰来《复*香石书》

《秋日过三元宫山馆听越尘道人弹琴》

诗句:

越冈之麓屋数椽,萧疏草树凉娟娟。

青山一角横竹牖,残阳半壁闻风蝉。

高秋过此不忍去,道人招手何欢然。

栖心早岁游物外,风姿俊爽神高骞。

道书愧我未曾读,石室且喜来谈玄。

清琴妙得沈夫子,饭罢为我弹五弦。

平沙古调最清越,恍惚雁落凉风天。

迟回更奏汉宫秋,和平幽怨情意传。

闻师正有罗浮兴,抱琴好坐飞云巅。

*龙白鹤在眼前,琪花瑶草纷岩边。

石楼三更日已县,铁桥缥缈来群仙。

此时左顾白玉蟾,右挹葛稚川,何必海上呼成连。

嗟余安得蹑屐从师往,四百峰头吹笛眠。

《罗浮放歌》

诗句:

我思太古洪荒来,川泽融液山胚胎。

水流山峙天地奠,更有离合何奇哉。

尧时九年嗟澒洞,禹甸九土犹蒿莱。

水患怀襄极泛滥,山疑飘荡无根荄。

相传神山在渤海,三峰上耸金银台。

一朝蓬莱失左股,南溟涌出浮崔嵬。

巨灵有意故附会,罗浮合并难中开。

铁桥横互入云汉,造物好奇为此玩。

两仪原自太极生,二山定有元精贯。

旷观五岳镇中原,衡山乃在诸夏半。

罗浮徒以佐命名,杰出空负炎州冠。

北岳既临北地隅,南岳合居南海畔。

不尔当推粤岳崇,肇锡嘉名成壮观。

仙居第七古洞天,畸人逸士求神仙。

稚川获得丹砂日,安期不遇祖龙年。

竹符丹灶本荒忽,灵禽异蝶还蹁跹。

逃名洗耳来古涧,尽醉卖酒余平田。

当时周罗诸钜公,流连景物兹山中。

儒先岂有烟霞癖,山水偶契仁智胸。

粤洲祖,泰泉翁,居山著述侔化工。

图经特为辟真面,贤关何意埋荒丛。

今秋我来追奇踪,遥探四百三名峰。

飞流万丈白练素,列岫千朵青芙蓉。

出门前导呵哑虎,入室近玩摩铜龙。

忽看云气骤弥合,翻似海色翻鸿濛。

阴晴朝暮各变态,淡浓远近纷修容。

荒村几度绽梅萼,古亭尽日吹松风。

峦烟蜑雨忆坡老,参横月落怀师雄。

我生未得游五岳,五岳披图思大略。

莽苍崇宏定有余,幽秀灵奇当不若。

我与山灵信知己,山灵于我如有约。

使我来时风日佳,天公为我净林壑。

题诗何必碧纱笼,放怀且倒金樽酌。

《秋日郊行》

诗句:

平芜落落野烟环,稻获云空指顾间。

隔岸人呼秋水渡,倚楼僧看夕阳山。

霜高鹰隼凌霄健,风淡牛羊出牧间。

行处漫倾村店酒,帽檐插得菊花还。

《奉赠郑侍御贯亭先生》

诗句:

天南正气著兰台,松桂林中见雅材。

骢马乍从京国返,素车旋别故山来。

朝端风度张金鉴,海内文章董玉杯。

梓里苍生皆引领,仁言还望泽蒿莱。

《三到罗浮口号》

诗句:

名山似约我长来,四百芙蓉拂面开。

傥遇麻姑话尘世,三番清浅见蓬莱。

《海天吟》

诗句:

南溟万古滔滔流,中有三山日照之神洲,

仙人骑鲸欻隐见,破浪忽到东南头。

铁城锦水一都会,群山万壑开遐陬。

七星峰上琼花发,五桂岩边琪草幽。

疑从十洲三岛分此境,离离员峤波间浮。

金屑垣,桂花村,何须秦时桃花源。

我住花村最深稳,夜夜海月照我门。

珊瑚宝树出海底,明珠簸弄蛟龙吞。

天风吹月海山白,仙人与我倾芳樽。

遥指海水千尺深,琅琅高歌海天吟。

海波连山高接天,天上灵妃顾嫣然,会当乘槎牛斗边。

???晚清的肇庆高要名士彭泰来与*香石也曾有交往,并留有书文,其《复*香石书》收录于他的著作《昨梦斋文集》中。在《复*香石书》中,文有“泰来岂可以口腹累之”之语,自比于陶渊明,也向友人体现他不入仕途之心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