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冬奥交通标识明显的太子城收费站入口。祝培文摄
本报记者丰家卫
通讯员邢莫冉田洲
去年底,在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训练周结束后,交通保障团队换下所有测试赛标志标识,换上冬奥会赛时交通指引标志。作为冬奥交通示意图图纸项目工程师,刘儒烨长舒一口气,“通过冬奥交通标志标识的设计和使用,我们也为冬奥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年,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委托河北省制作交通示意图,包括张家口赛区交通示意图、重大交通保障项目示意图和核心赛区交通示意图,简称“三张图”。刘儒烨是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冬奥办项目工程师,交通专业科班出身,曾参与过京沈铁路、青荣铁路、蒙华铁路设计工作。除了有铁路设计的工作经历,经常跟设计院打交道外,他还担任张家口核心赛区交通组织方案、赛区交通模型、场馆交通流线仿真等项目工程师,对赛区冬奥交通规划布置非常熟悉,所以单位将绘制“三张图”的工作交给他来完成。
年8月18日,刘儒烨结婚。“三张图”的绘制工作十分紧迫,婚后第二天,他就前往石家庄出差,到河北省制图院组织绘制“三张图”。
“三张图”首先将涉及交通方面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为今后交通保障规划、核对、踏勘、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三张图”具有持续服务能力,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它还为其他各业务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住宿、安保等各部门都可把“三张图”的电子版作为底图,开展各自工作。
“就拿张家口赛区交通示意图来说,要标注出北京和张家口两地间的铁路、高速、地方道路等,在大的GIS地图中截取局部一小块儿,放大后,将渉奥部分具体体现出来,譬如铁路,已经通车、在建、规划建设的要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区分,并在图例中说明。”刘儒烨介绍。当时,崇礼赛区核心区还是一片光秃秃的大山包,大部分场馆还没开建,除了正在修建的太子城高铁站外,现场没有任何地标性建筑。刘儒烨几乎跑遍了赛区每一个大山包,对照交通图比对未来需求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去年5月,刘儒烨又接手了张家口赛区冬奥交通指引标志标识项目。“张家口赛区交通标志标识和交通保障、安全保障、防疫要求等息息相关,需要时刻根据相关要求动态调整。项目筹划较早,并聘请参加过年北京奥运会的交通运输部公路院设计院作为设计单位,这为后续工作留足了时间。”刘儒烨介绍,此项目涉及各类尺寸的标志标识余套,50多处奥运专用道地面标记,大量的交通标志标识牌采用可移动式基础,既能满足流线调整,还能适用于测试赛、训练周等系列活动,避免了标志标识重复建设。
去年年末的测试赛,利用冬奥会可移动交通标志标识基座,工作人员把基座移动到测试赛各个点位上,版面换成纸质的“相约北京”系列体育赛事交通流线标志标识,测试赛标志标识从方案制定到换到版面上仅用了两天。
交通指引标志是交通流线具体的表达形式,冬奥会赛时均采用反光材质,“相约北京”测试赛交通标志标识采用背胶广告纸,易粘易揭,这样就不会破坏原来的版面留下痕迹。测试赛结束后撤掉,就露出了冬奥会赛时交通标志标识,不用拆卸版面,节约了大量费用。目前张家口赛区所有冬奥交通标志标识均已安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