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文化商丘宋国华夏圣贤文化主要发祥地
TUhjnbcbe - 2020/11/30 9:09:00
宁波警方发布今年以来ldquo诈骗排 http://www.austshelian.com/nbwbnr/11794.html

处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墨、道三大学派,孔子、墨子、老子和庄子四位圣人皆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及附近,《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论语》、《道德经》、《南华经》和《墨经》等十大经典巨著皆分别出于他们及其弟子之手,这足以证明今商丘及其周边地区乃华夏圣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华夏圣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谈论它的源头问题,我打算从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段话说起。他说:“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一都会也。昔尧作于成阳,舜渔于雷泽,汤止于亳。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这段话意思的重点是说,在西汉梁宋经济区,仍然存在着先圣先王遗留下来的风尚,文化重厚且有众多德才高超之人。距今多年前,司马迁所传递的这一信息,为我们在梁宋故地,即今商丘及其周边地区,探索华夏圣贤文化之根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第一,华夏圣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华夏圣贤文化,从字面讲:“华夏”,指汉族;“圣人”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对人类社会贡献最大的人物;“贤人”比圣人稍逊一点,指具有高尚品德、高超才能、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物。至于“圣贤文化”,严格地说,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指研究“圣贤人物”的文化,研究对象是“圣贤人物”,就像酒文化研究的是“酒”,茶文化研究的是“茶”。其二,指研究圣贤人物所创造的“文化”,研究对象是“文化”。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是后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经圣贤人物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圣贤文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圣贤人物包括历代明君、贤相、清官、廉吏、知名学人,以及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者。在阶级社会里,他们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圣贤创造文化,离不开劳动人民,不仅精神文化要由广大人民践行、验证,而且物质文化更要由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来创造。他们的言行对社会和人民产生正能量,不像昏君、奸相、贪官、污吏那样,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残害人民。

华夏圣贤文化的内容包罗百代,博大精深。就其精要来讲,它包括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以及儒家、道家、墨家、佛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与主张,还有传统的医药、武术、书法、国画等等。从这些内容来看,所谓圣贤文化,亦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华夏圣贤文化中,儒家和墨家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所谓显学,就是指当时最热门的学问。后来,儒家、道家和从外传来的佛家,由于他们对中国的*治、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至深,而且延绵长达多年之久,从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由此看来,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与诸子百家思想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我们今天所要研讨的主要是儒、道、墨三家学派的源头问题。

第二,华夏圣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商丘。

我之所以说“主要发祥地”,是因为中华民族包含56个民族。56个民族56朵花,当然也有56条根,只不过根有大有小,有粗有细而己。它们经过多次碰撞融合,现在已经盘根错节,凝聚在一起了。华夏圣贤文化的源起可分为“直接根源”和“深层根源”两个层面。

(一)直接根源。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即自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的多年间,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之间战争连年,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一些知识精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出了不少学说和主张。在诸子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当时的宋国及其附近(即今商丘及其周边地区)接连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和庄子四位圣人。他们创建了儒家、墨家和道家三大学派,分别出自他们及其弟子之手的《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论语》、《道德经》、《南华经》和《墨经》等十部重要经典,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特别是儒家思想,成为引领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

先说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大家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可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年)所修《商丘县志》载:“孔子,殷人也,当为宋人物之首。”《公羊传》也说:“孔子,故宋也。”孔子本人也说:“丘,殷人也。”(见《孔庭摘要·本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经笔者考证,认为称孔子为宋人是有理有据的。其一,孔子为宋人之后,是宋国大夫孔父嘉的六世孙。其曾祖孔防叔因避华氏之迫害逃鲁,后三世生孔子。其二,《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丌官氏。”据传说,丌官氏为宋贵族之女。其三,《礼记·儒行》云:“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其四,孔子在宋国多次讲学、习礼,至今我们这里仍存有文雅台、夫子崖、晒书台等与孔子有关的遗迹。其五,孔子三十三代孙德伦在唐代初年因避鲁乱,由皇帝下诏书,全家迁居宁陵北褚堌村(今孔集),直到孔子三十八代孙方才迁回曲阜。其六,《论语·先进》载:“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指殷商,后进指周朝。孔子虽生于鲁国,但还是倾向于殷商文化。其七,多年前的商丘人完全按照曲阜阙里的礼制祭祀孔子。这里列举的七件事实说明:孔子为宋人血统无疑;孔子在宋居住时间并非短暂,是体验了宋国风土人情的;孔子思想倾向于殷商文化,尽管他说过“吾从周”。据此,称孔子为“鲁籍宋人”是可以成立的。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道,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道”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了儒家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以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立身处世的道德修养。儒家学说的具体内容有“仁者爱人的民本思想”,“舍生取义的义利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崇理尚德的治国方略”,“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和“修齐治平的人生目标”等。儒家思想已经在长期的教化和积淀中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精髓,融合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道家创始人之一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陈国苦县曲仁里(今鹿邑县)人。苦县原属陈国,陈国于公元前年为楚国所灭。而老子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年长百岁,而九十二年属陈国人,说他是陈国苦县人为妥。鹿邑方舆沿革变化较多,明代嘉靖以后,曾两次划归商丘管辖,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至今归周口市建制。有人说,老子是宋国人,对此尚未找到可靠证据。鹿邑曲仁里距商丘甚近,两地地缘相接,鸡犬之声相闻,风土人情相通,堪称近邻。道家另一创始人庄子(前—前),姓庄,名周,宋国蒙人。蒙县,地处今商丘市以北,民权县以东,山东曹县以南,虞城县以西。庄子故里在今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村。他对老子的学说实现了创造性的继承和整体性的超越,从而把道家发展成为一个理论完备、视野广阔,并且与儒家并驾齐驱的全新的道家学派。后世评论说,他在道家的地位并不亚于老子。所以,道家学派也称老庄学派。

道家学说最核心的概念也是“道”,即本体之道,道法自然的道,被解释为客观的自然规律。其主要内容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精神自由,以及物极必反的辩证思想。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之一,历来与儒家一起指导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人生价值取向,尤其在知识界影响至深。道家无为治国的理念,被历代开明统治者所采用。自汉高祖至汉景帝,实行宽松*策,让民众休养生息,以至于出现了号称“文景之治”的盛世,就是实行道家学说的结果。后世不少朝代每逢大乱之后或开国之初,总是仿效汉代前期的做法。中国人讲究谦和,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顺应自然,功成身退,追求宁静生活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再看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姓墨,名翟,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宋国人,宋昭公时任宋大夫。还有说他是鲁阳人或鲁国人的,今山东滕县就建有墨子纪念馆,认定他是滕县人。但我们说他是宋人,是有充分根据的。西汉人邹阳在他的《狱中上梁王书》中说:“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此话显然认为墨子为宋人。邹阳说此话时,距墨子时代仅余年,相信邹阳所言是准确的。东汉人马融《长笛赋》有“鲁班宋翟”之语,直接指明公输班为鲁人,墨翟为宋人。东晋人葛洪在《神仙传》中说:“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也仕宋为大夫。”葛洪又在《抱朴子》中说,“墨子,名翟,宋人。”此后,称墨翟为宋人的史料很多,不一一列举。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也称墨翟为宋人。今商丘师范学院教授王增文、李可亭两位先生对墨翟的籍贯均有专文考证,证据详实,是可信的。还有一个重要根据,就是墨翟在他的著作《墨子》一书中,多采用宋国地方言词,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墨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重视物质生产劳动的思想,尚利贵义的思想,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选贤任能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反对战争、制止战争的思想,以及为追求理想随时准备“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牺牲精神等。他的主张代表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墨家的学说虽然在汉代以后再也没有兴盛过,但它一直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为其社会*治理念和人格道德力量,融入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与上述三大学派同时,还出现了名家代表人物今宁陵人惠施,兵家知名人物、今宁陵人魏无忌,孔子弟子、今睢阳人原宪和司马耕,墨子后学、今睢阳人宋钘,中国第一位商业经济理论家葵丘濮上人(今民权)计然,以及被后人称为商圣的陶朱公(范蠡,留寓宋国)。

常言道:“五百年当有圣人出”。可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今商丘及其周边地区,空间相距不过百余里,时间相隔不过二百年,竟接连出现形象如此高大、智慧如此超群、学识如此渊博、影响如此深远的四位圣人。他们的思想主张引领中国意识形态长达多年之久,至今仍在不少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它从商丘及其周边走向全国,走向亚洲,走向全世界,从2年前走到现代。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健康地走下去。

当我们看到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时,便会知道它的根部深且粗壮。文化发展也有类似道理,从它的“流长”便会得知它的源头的深远。商丘及其周边地区自汉代以来,直至清朝康熙年间,志书所记载的贤达约略统计就有人,其中属今商丘市辖区内的人,留寓20余人。他们在历代史册中皆有传记,仅在《史记》、《汉书》、《新唐书》、《宋史》、《明史》等国史中有列传的就有人,他们也皆有著作传世。我主编的《宋州古今学人》收录了多人,这些人的著述就有多部,其中西汉戴圣的《小戴礼》被列为经书,西晋杨泉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圣人之一,明代吕坤的《呻吟语》、张星的《颜子释》、李天馥的《容斋集》、李孚青的《野香亭诗集》十三卷、杜知耕的《数学钥》等,都被收入《四库全书》。

圣贤文化在此流传如此深远广泛,实乃商丘及其周边成为圣贤文化主要发祥地的有力证据。距今三四百年前,有一位名叫陆陇其的学者,在他的一首诗中有这样的诗句:“闻说古商丘,自昔圣贤场,人才常济济,史册多芬芳。”这和开头所提到司马迁的说法如出一辙,实为商丘历史的真实反映。

综合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处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墨、道三大学派,孔子、墨子、老子和庄子四位圣人皆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及附近,《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论语》、《道德经》、《南华经》和《墨经》等十大经典巨著皆分别出于他们及其弟子之手。这足以无可争辩的证明,今商丘及其周边地区实乃华夏圣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二)深层根源。

华夏圣贤文化源起商丘,绝不是偶然的。商丘及其周边地区为它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根源、悠久的历史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

1.丰厚的思想根源

关于儒家思想的起源,前人有如下的论述:

《汉书·艺文志》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祖叙尧舜,宪章(效法)文武……”

刘歆(西汉末,我国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说:“儒家由司徒之官演变而来。”

韩愈(唐代大文学家)说:“儒家的道,是由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武周公,周公传给孔子……”

《中华传统文化精要》中说:“孔子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基础上,通过举办私学授徒,保存和传承了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孔子提出了‘仁’、‘礼’、‘道’等理论主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庄子·渔父》载,子贡回答渔父所问时说:“孔氏者,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

综合以上所述,孔子所创儒学起源有四个方面:一来源于司徒之官,二来源于尧舜之道,三来源于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文化,四来源于其祖辈的思想品德。“四合一”成为儒家学说的思想根源。

由此看来,儒家思想较为系统完整地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孔子在他整理编纂古代文化典籍,并举办私学授徒的过程中,提出了“道”、“仁爱”、“民本”、“礼”、“义”、“孝”等思想和主张,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孔子编纂的《书经》最具有代表性,它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是:①尚德。施仁德,行公德。②民本。知民、爱民、保民、宁民,从而达到治民的目的,尤其强调作为君主,只有知民、爱民、保民、宁民,才能巩固*权,治国安邦。③崇礼。貌、言、视、听、思五方面都要讲究礼节。④五行。五行和阴阳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⑤天命。天命思想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还作为获取人心的手段。⑥教育。特别强调把“立师”和“立君”视为同等重要的事情,并且把教育思想和天命思想结合起来。总之,《书经》概括了夏、商、周三代以及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源头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书经》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大部分曾在梁宋故地,即今商丘及其周边地区有过重要活动。尧作于成阳,成阳在今山东定陶北,原属宋地;舜渔于雷泽,雷泽在今定陶东北,原属宋地,其子义钧被封于有虞(今虞城县利民镇);大禹在此地导菏泽,被孟诸,奋力治水;契玄王为商族始祖,助大禹治水有功,任舜帝司徒之官,封于商;成汤为商代第一位帝王,从先王居,都亳(今睢阳区高辛镇),卒后葬今梁园区蒙墙寺东郊(见《史记·殷本纪》);伊尹为成汤至沃丁商代五王宰相,成汤称其为师长和元圣,孟子誉为“圣之任者也”,死后被沃丁以帝王之礼葬于今谷熟镇南,今仍有伊尹墓为证;箕子是宋微子的叔父,被孔子称为的“殷之三仁”之一,据杜预考证,他卒后葬在宋国之蒙地(见《史记·宋微子世家》注)。所有这些人物都是我国上古的圣人,儒家的学说正是对他们言行的传承、创新、发扬光大和集其大成。

2.悠久的历史积累

商丘悠久的历史和数千年古城的魅力,为圣贤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充实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多彩的时代背景。城市是人类文明重要标志之一。商丘古城是四代三国故都,唐、宋、金、元道路治所,晋、隋、明、清各代府州城邑。在中国6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可称为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所谓四代,是指朱襄氏(即神农氏)都朱堌(今柘城县东),帝喾高辛氏都亳(在今睢阳区高辛镇),商汤至大戊九位商王都亳(今睢阳区高辛镇)以及北宋之陪都和南宋之始都。除朱襄氏都朱堌,因多年深久远不易计算外,仅帝喾、商朝和北宋三个历史时期,合计年数约为多年。所谓三国,指古商国、古宋国和西汉梁国。这三国都是直属京师的诸侯国,合计年数约为1多年。值得指出的是这三国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甚或说具有相对独立性。如古商国与夏代同时,有着自己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治上敢与夏朝抗衡,最后灭了夏桀;古宋国与周室为客位,继承殷祀,明显地保存有殷商文化;西汉梁国地处汉兴之地,汉文帝之子、汉景帝胞弟刘武为王时天下名士聚集,金银财宝多于京师,有成千上万的车辆,有天子才能使用的旌旗,颇有国都之气势。唐代贞观以后,在今商丘置河南道,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河南两省之*河故道以南部分,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睢阳。唐天宝十四年(公元年)改河南道为河南方镇,辖豫东,淮北,东至于海十三郡,治所在睢阳。不久改置汴宋方镇,辖汴、宋、徐、兖、亳、颖等八州,治所初在睢阳,后移汴州(今开封市)。北宋在此置京东路,后改为京东西路,治所在应天府(即今睢阳)。金代改置山东西路,治所在归德府(金代改应天府为归德府)。元灭金后,于公元年在此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省治所初在归德,下辖济宁、归德两府。其中归德府辖境扩展到宿、亳、徐、邳四州,治所在归德府。

据粗略计算,今睢阳古城作为省级以上都会的时间长达约2年至多年,州府治所大体在2多年。仅在公元年至公元年的45年间,睢阳县曾隶属谯郡(治所在亳州)。秦朝统治的十五年,睢阳曾属砀郡。二者加起来共60年,属纯县级都城。这样悠久的历史,赋予商丘古城诸多耀眼的光环,它是一方之*治中心、商贸名城、文化高地、鼻祖之乡、圣贤故里、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冲。历史是一种积累,积累财富、积累智慧、积累文明。商丘及其周边地区,之所以成为华夏圣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乃是悠久历史积累的结果。

3.坚实的物质基础

物质是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相传,距今年至00年期间,商丘及周边地区相继有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作为三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在此拓荒开发,繁衍生息。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猎、畜牧;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制作耒耜,教人种植五谷。而人工取火,饲养牲畜和农业生产,在中国远古时代都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火作为动力,不仅推动了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改造了人类本身,使人类开始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为人类走向农耕文明提供了物质条件。发源于商丘的商业文化,也是在农牧业有了剩余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产生。地处*淮两河下游大平原上的商丘,之所以最先创造并孕育了华夏古老文明,是和这种坚实的物质基础分不开的。

4.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

华夏圣贤文化起源于商丘及其周边地区,也得益于它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地处*淮大平原中心地带的商丘,在古代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草木繁茂,风清水秀,土地肥沃,适宜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遂成为中国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

第三,圣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寻圣贤文化源头的目的在于传承圣贤文化,而传承圣贤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需要,是全面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之需要,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需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底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所谓复兴是择其善者而从之,不是全面复古,要有扬有弃,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共同的精神家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

文/李广瑞

策划:刘玉杰

编辑:张书豪审核:吴孝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商丘宋国华夏圣贤文化主要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