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野狐岭古道话变迁
TUhjnbcbe - 2021/2/24 19:49:00

张北县南部的野狐岭一带,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该地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有关野狐岭一带的历史故事,多之又多,流传甚广。比如传说中发生在年的野狐岭金元大战,蒙元以少胜多,大败金*40万。比如元代初期的全真教道长丘处机,途径野狐岭,劝说成吉思汗不要枉杀无辜,终至“化胡为道,一言止杀”。再比如明朝初期,成祖朱棣北伐,多次在野狐岭厉兵秣马,取得凯旋。明中后期的土木堡之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又经野狐岭送还,临别之时,瓦剌首领竟还泪洒衣衫,依依不舍。近代张库大道开通,野狐岭上又出现了络绎不绝的驼队和商贾行人。年,苏蒙联*在野狐岭浴血奋战,痛击日寇,至今该地尚建有苏蒙烈士陵园。年12月,原国民*察哈尔省主席三十五**长孙兰峰,兵败张家口,化妆成牧羊老人,连夜沿野狐岭山路西逃归绥。。。一个个故事,不一而足,举不胜举。

野狐岭坝头一带,自古就有许多天然山口,当地俗称坝口。这些坝口,既是野狐岭局部的地质塌陷,或是雨水冲刷,形成的沟堑,也是自古以来坝上坝下的人们南北通行,彼此交往的天然通道。据统计,张北县南部山区的坝头一带,总共有24个坝口。像比较著名的坝口就有威远坝,水泉坝,麻尼坝,柳条坝,汉淖坝,神威台坝,镇虎台坝,*石崖坝,青羊沟坝等(由东向西的顺序)。在这些坝口处,就形成了沟通坝上蒙古高原和坝下华北平原乃至中原腹地的条条古道。千百年来,世事沧桑,朝代几多变迁,渐渐地,人们把这些穿越坝上坝下的山口小道,统称为野狐岭道。至于哪条古道才是那些历史故事的发生地,随着岁月远去,风云变幻,人们也就不再去仔细分辨和探究了。

近些年来,由于国道和张石高速都在明长城神威台东侧开通,有不少外地来的游客,很容易把那些有关野狐岭的历史故事,都当成是在今天线神威台这个位置发生的了。加之人们缺乏具体的考察和研究,以讹传讹,谁也说不清那一条条野狐岭古道的形成年月,和背后的历史故事了。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阅读了一些地方方志和古地图,做了一番简单的研究功课。不揣浅陋,与各位读者朋友们交流探讨。

因为明朝中后期,张北县(时称兴和)重又被蒙古控制,且被后来修建的明长城(时称边墙)划在边墙以外,几乎断绝了与坝下各地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粗略把野狐岭古道分成三个历史时期做分析。

第一个时期,明长城修筑之前。据史料记载,今天野狐岭一带的明长城,修筑于明成化21年,即公元年。嘉靖24年,即公元年重修(兵部侍郎翁万达主持)。在此之前,野狐岭一带的南北通行,没有太多人为的阻挡。各个坝口,几乎皆可便利通行。尤其是那些比较开阔,附近又有水源的坝口,更加有利于几万几十万的大*通行。

第二个历史阶段,也就是明长城修筑竣工,南北交通受阻,长城沿线民间往来断绝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一直延续至清顺治二年(公元年),清*府才开通神威台台体的西侧长城(目测距离约五米。遗迹尚存),南北复可通行。这个时期经历了大约二百三十多年,野狐岭一带的长城内外,往来断绝,古道荒废,几尽湮没。至于明末清初,张家口堡北边的西境门(民间俗称小境门)开放,茶马互市开始。

第三个历史阶段就是清顺治二年,即公元年,神威台长城西侧古道开通至今。18世纪中期以后,受《中俄尼布楚条约》和《中俄恰克图条约》的影响,中国与俄罗斯开始了边贸往来,无限商机呼唤出无数的中国商人,他们敢于冒险,要么是一辆辆成串的老倌车,要么是浩浩无尽的驼队,运载上来自武夷山的茶叶和其他地方所产的布匹和草原上的皮毛奶品交换。多少次涉足茫茫草原,来回往复,冬夏无歇。明朝建成的张家口堡,逐步发展成了地方最大的中心城市,万里茶道的张库大道,就此开始形成。

先说第一个历史阶段。元朝初年,元*府曾多次维修野狐岭道。在野狐岭道的下坝处,古有野狐岭关。那么这里记载的野狐岭关在哪里呢?根据乾隆七年版的万全县志记载,“野狐岭台(旧称野狐关或者龙关),在万全右卫西北三十里,旧时有子城”。子城就是指瓮城。根据方向推测,这里所说的万全西北,当指今天万全县新开口至罗全洼附近一带,而不是神威台坝口。另据元史记载,当时坝上坝下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出宣德(今宣化)—沙岭(今沙岭子)—宣平(今怀安左卫)—德胜口(今洗马林)—越野狐岭进入张北草原,此路沿洋河而行,道路平坦水草丰茂,适合大*通行。另一条是,出宣化—沙岭子—张家口平门(今苏家桥一带)—万全城—膳坊堡---新开口—越野狐岭进入张北,这条路属丘陵地带,水源不足,但道路捷近。总之,元代的野狐岭主干道不在神威台坝口,而在野狐岭西侧的野狐岭坝口的洗马林坝口。

历史记载,明成祖朱棣数次北伐,大*常经荨麻林北上野狐岭。荨麻林就是后来的洗马林,遗址在今天万全县与尚义县交界处(今有部分遗存)。洗马林以南,有个旧堡,史料记载,这里曾是唐朝通往坝上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长城内外烽火不断之际,有关大*过洗马林的记载颇多,而罕见有经神威台坝口的记载。年,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所,对神威台长城坝口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随后的考古简报里,也提到过野狐岭古道(指明长城修筑前),且明确说明,野狐岭古道在神威台以西三公里处。由此可知,明英宗被北人俘获,后又送回,当在今天国道以西三公里处的另一个叫野狐岭台的坝口。

总之,明代修筑长城之前,野狐岭道的整体位置,应在今天国道入口以西。

第二个时期,主要指明朝后期。这个时期的明朝北疆屡遭瓦剌和鞑靼烧杀劫掠,长城一线狼烟不断。内外交通受困,民间交往阻隔,这也是北元各部因生活必需品匮乏,屡屡南下抢掠的重要原因。万全县志对这一时期的鞑靼瓦剌入侵,劫掠边民的记载颇多。俺答汗的入侵劫掠路线在记载中多见于洗马林和新开口,也有提及神威台坝口一带的记载。明朝后期至清初,张家口堡以北的西境门和大境门先后开放,野狐岭*花坪至汗淖坝的西沟路线随即发展起来。与传统的野狐岭路线相比,汗淖坝—西沟这条路线的商业色彩更突出一些,这就成为后来张库大道的初始路线。清朝内外一统,野狐岭长城的*事防御功能随之淡化,很多坝口也都出现了走草地经商的商旅行人。

而在第三个时期,就是神威台坝口开放的顺治二年,也就是公元年,为了便于内外通行,神威台西侧长城上拆开一个豁口,并且安装了栅栏。这就比东南30公里处的大境门开放,晚了整整八十年!因此可以说,今天张北通张家口的古道,汗淖坝西沟路线,要比神威台坝口路线(今天国道)早近一百来年。至于元朝和元朝之前通往张家口的古道如何,因那时张家口堡尚未建立,因此仍主要走万全新开口乃至洗马林西线古道。今天万全县西部洗马林以南的旧堡,源于唐朝所建,古堡附近的古道就可溯源至唐代甚至更早。这就足见万全洗马林古道历史的悠久了。明末,由于万全堡和张家口堡的建立,上坝下坝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走距离张家口比较近的神威台坝口路线和汗淖坝坝口路线了。清朝光绪年间,清廷推行移民实边*策,来自山西晋北,河北保定,沧州,山东聊城,德州,河南济源,天津静海,热河围场,丰宁的大量破产农民和少数殷实的富户,移民坝上,坝上定居人口空前增长,上下坝口的行人规模空前壮大。神威台坝口和汗淖坝坝口的古道亦多有修缮。

至此,元朝及其之前的宣化--沙岭子---怀安左卫---洗马林--野狐岭路线,逐渐人迹罕至,日趋落寞。而汗淖坝的西沟至大境门路线还有今天崇礼县境内的啕南营---五十家子--水泉坝路线则日趋走向繁盛。

民国时期,张家口时称张垣,议定为察哈尔省(今张家口市辖区北至内蒙古二连浩特的广阔地区)省会。因张家口地处察哈尔省南端,所管辖的全省大部分地区尽在坝上及其以北广阔地区,张垣与坝上的联系空前密切,途径野狐岭各个坝口的人员和车辆往来,也空前增多。这其中,有一条张家口至多伦的重要公路(张多公路),自大境门北上,穿越汗淖坝或水泉坝,经什巴台(今张北县小二台乡什巴台村),东行偏北,经范家店,小二台,大囫囵,占海,至库伦。据张北县老人们(大西梁村*鉴先生,年出生。什巴台马玉枝老先生,年出生,其父辈来自邢台市南宫县,今南宫市,南北村)回忆,这条路线,带动了什八台村的空前繁荣,据资料记载,由于当时的张多公路途径什巴台,致使这里商贾云集,客店铺户成排连片,而且还在这里建立了张北县最早的电报局。当时什巴台四围筑有城墙,建有城门,气象颇大,规模可观。民间有“先有什巴台,后有张北城”之说。出什巴台东北方向大约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古堡,叫范家店,城墙高厚,现在只剩部分土墙,尚有历史遗痕。

综上所述,野狐岭古道自元代至清末民国,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变迁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变迁过程背后,既有历史古道的先期存在,也有明代修建长城阻碍交通的史实,既有*事城堡的修建和新的行*中心形成,也有地方行*区划变更,甚至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在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影响下,一条条野狐岭古道,此兴彼衰,存废无常。

回眸历史不尽的沧桑岁月,我们不禁慨叹,万年不变的野狐岭,隐藏了多少条不断变迁的历史古道!见证了多少个往昔岁月的兴衰不定?目睹了多少次云卷云舒的时空变幻?——历史的烟云散去,今天的野狐岭,依然是夏花遍野,冬雪皑皑!所不同的是,神威台国道口处,又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张石高速(张家口以北路段曰海张高速),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坝上坝下交通往来的时间,也进一步带动了坝上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年,喜闻一条旨在发展坝上旅游产业的铁路线路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是在这茫茫的野狐岭上,我们可以乘坐更加安全便捷的旅游专列,尽情欣赏野狐岭沿途美丽的风光,尽情畅谈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幕幕历史往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野狐岭古道话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