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崇文重教,造就英才于都县澄江村谭氏教育
TUhjnbcbe - 2021/5/5 19:22:00

广东惠州客家人徐旭曾(前清进士)就曾经写过一篇被后人称做“客家人宣言”的《丰湖杂记》。其中谈到了许多客家人的特点:“客家人以耕读为本,家虽贫亦必令其子弟读书,鲜有不识字、不知稼穑者。”“客家人风俗俭勤朴厚,故其人崇礼让,重廉耻,习劳耐苦,质而有文。”这是对客家人重视教育的真实表述。

澄江谭氏家族源自中原名门望族,以忠孝传家、崇文尚学、礼仪维世、孝友睦姻为宗旨繁养生息。在传统的家族观念中,鄙视学业、无视长幼的人为众人不齿,相反,学有所成、谦和礼让之人,得到族人崇敬。在澄江谭氏本宗十七条条规中,有近半都是倡导族人崇文尚学、讲究礼仪。比如:轮国课、设学校、敦孝弟、恤宗族、遵礼制、清祭田学田、示劝惩、戒邪行等等。

崇文尚学、讲究礼仪是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我族谭氏先祖历来重视教育,以教化人。设文会、家课、条规、学租,募捐斗款,多方设法办学,家族都把办好本族子弟的教育视为本族兴旺发达的大业。古时宗族的祠堂大都用来办学馆,祠堂亦学堂,确保子弟就读。我族条规中的“祭田学田”其收入的重要用途就是支持教育(类似现在的奖学金),包括开办学校,聘请教师,奖励学业优秀子弟,资助无钱读书的子弟等。最值得称道的是先祖子清公辅辈,吉安聘名师,慧眼识英才,请文革斋先生至澄江执教,文革斋先生之子文天祥侍读澄江十余载,学费、吃、住全免,照顾有加,成就了一代名垂青史的忠臣名相。对后代影响深远,使族人更为重视教育,致力于开办学校,教子课孙之贤能代不乏人。

因我澄江谭氏先人办学读书风气日盛,故文人名人辈出,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文化著述硕果累累,裔孙高官显贵无数。历朝历代我族谭氏主要人杰楷模,或进士及弟,官位显赫;或骁勇善战,为国捐躯;或精益求精,成堪舆大师;或经商有道,家业宏大。自高祖全播公起至清末,我澄江谭氏授七品以上职衔者就有三十余人。谭文谟,谭文景,谭叔奇,谭仲简,谭云峰、谭碧峰、谭道清、谭道任、谭道时、谭光道,谭源,谭金浩等等,都获朝庭制诰嘉奖,有的还封为候爵,为澄江谭氏族人之精英,也为我后辈裔孙树立了榜样。为谨记我谭氏楷模,笔者作诗一首,以表敬仰:

全播公我族先祖,官至太尉护虔功名远扬。

文谟公袭父爵位,刘江东为其婿卜居澄江。

文景公都指挥使,文经武纬雄略镇守汉阳。

叔奇公文山同窗,招募义兵抗元骂贼而亡。

仲简公精通堪舆,刘伯温学艺辅佐大明皇。

光道公乐善好施,朝庭诰赠正五品武略郎。

清亭公进士及弟,皇榜授之正五品武德郎。

金浩公云南知牧,千里运石狮镇谭氏祠堂。

谭氏后人一直承传先祖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澄江村办学从未间断。即使在战争不断,时局混乱的年代也是如此。民国元年至民国十八年,族贤万安公在塘泥坳创办育三学校,学制七年,培养了不少人才。民国二十三年(年)澄江村办起了完小,次年改为澄江中心小学,并在杨梅村、陈田村改私塾为保学。民国三十一年,一生抚危济困,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万旻公,又倾囊在原澄江土围坪兴建了澄江小学新校舍,为办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国家接管学校,国泰民安,教育复兴。澄江小学走上坦途,搬迁到土围坪的新校舍,由族贤翰文任首任校长。杨梅小学、陈田村学也重现生机。历任澄江小学校长的族贤万源、万旻、年珉、士珍、守仁等人为澄江的教育事业倾心尽力,培养了谭方、年高、友福、万怡、年标等一批贤达能人。万铨、太生、芳提、子厚、年清等君也是从澄江小学读书出来的。此外,澄江还为异姓族人培养了很多人才。如宁都赖村的肖著源、宋芹芳、肖桃徽等县处级干部都是源自澄江小学的精心培育。

澄江小学至今己走过八十余年历史,其历史之久、教学质量之高、培养出来的人才之多,在全县几百所小学中屈指可数。

除澄江小学外,澄江村还办过二十年的初中。早在一九七六年族贤太生和年清积极向县*府争取资金,建起一栋红砖结构的新教学楼,开办了澄江职业初中。直到一九九五年因教育资源整合而合并到葛坳初中。

谭氏青少年继承先辈崇文尚学之优良风尚,寒窗苦读,成绩斐然。普及了初中教育,高中及中专毕业生不计其数,大学生数以千计。解放后,考取大专以上学生就达余人,其中本科生余人,硕士生60余人,博士18人,其中留学博士六人。厅、市、师级干部6人,县、处、团级干部21人,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学者37人,科级干部87人,中级职称多人,注册律师5人。澄江谭氏名人文人辈出,现代各类专家学者、*要*干难以胜数。如正师级*干、原吉安*分区*委谭万来;总装备部某部副师职*干谭锦;赣州市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谭兴龙;市*协社会法治专委会主任谭炳生;湖南大学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谭子厚;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谭运长;美国分析化学博士、高级研究员谭北京等一批谭氏才俊乃澄江当今青年之榜样。

澄江村还有一大批“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们作为文明的使者,在社会礼仪和交际往来方面倍受尊敬。村里逢吉庆喜日,都会请老师入席;若是学生高中,学生家长更会宴请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培育之恩,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澄江村涌现了很多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如谭翰文、谭年扶、谭年模、谭秋生、谭新民、谭芳宇、谭炳火、谭天、谭汉浦、四中校长谭朝东、副校长谭芳清、利村中学校长谭芳骥、原教育进修学校副校长谭卫东、三中副校长谭新民、于都中学校长助理谭建民等等。

老前辈翰文老师曾在九三年谭氏一联族谱教育篇中写过:人才之盛衰视学校教育之隆替为转移,凡学校教育发达,则民智开化,科学昌明,从而经济繁荣,民富国强。

我们澄江村历来是一个人财两盛的古村落。经济的富庶显然必须以文化教育及物质财富为基础,拿现在的话说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澄江人奉行儒家的“耕读”文化,但是,澄江人对于古时的“耕读”又加入了新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澄江人早已将商业、手工业纳入“本业”中,“勉读书,勤生业”表明了除了要努力读书之外,也要勤劳谋生,谋生既包含了农业耕作,也包含商业、手工业。谭光道就是澄江商贾的杰出代表,也是将澄江家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人物。光道公恪守儒家的孝道,为侍奉祖母和久病的父亲而辍学,回村发展。光道公得聚宝盆的故事,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他懂得农、工、商兼理,创业时又适逢乾隆盛世,经济迅猛发展之时。他先在澄江村建设圩场“悦来市”,澄江当时又是于都、宁都、瑞金三县之中心要塞,由于诚信厚道,经营有方,生意家业不断壮大。很快就把生意扩展到邻近县域,在于都、宁都、瑞金等县城大量置买田产商铺。据载,仅虔州城,光道公就置有一百零八间店铺,实乃虔州(赣南)之首富也。

优良的教育,孕育了澄江谭氏族人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勤奋刻苦,勇于开拓,自强自立,生存能力特强,面对各种困难从不言败,并且能紧跟时代步伐,时时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提升自己。如今澄江籍谭氏后人,农、工、商、*并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除了学有所成,在*府机关、科研机构效力之外,自谋职业经商办厂者也不计其数。他们大多遗传先祖诚信厚道、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为商精神,生意同样做得红红火火,出类拨萃。开超市、饭店、宾馆、手机店、淘宝网店;开制衣厂、针织厂、模具厂、五金厂;从事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等等。可以说,近至于都、赣州,远至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各行各业,皆有澄江人的身影。创业经商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比如在江苏昆山开模具厂的谭春林,光自己买地盖的厂房就有五六千平方;在福建厦门做保健品生意的谭连生,拥有自己的品牌,月营业额以千万计。

由于澄江谭氏族人崇文重教,礼仪维世,给这个国家、这个地方、这个时代带来了正能量。受过教育之人,往往懂得礼义廉耻,注重精神修养,知法守法不犯法。有文化之人,相对素质高,不会好逸恶劳,会克勤克俭,靠劳动和智慧获得功名利禄。我澄江谭氏族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出门在外,都遵纪守法,安份守己,坑蒙拐骗之道无人触及。在家务农者辛勤耕作尊老爱幼;外出打工者埋头苦干搏命挣钱;从商者合法经营诚实守信;求学者刻苦磨练品学兼优;为官者克己奉公清正廉明。鲜有庸懒之辈和违法犯罪之人。此乃我澄江谭氏族人之骄傲也。

宗族延续,源远流长,托祖宗福佑,我族根深叶茂、文教昌隆、人丁兴旺,散居国内外之我澄江谭氏族裔数十万之众。从澄江走出来的各界仁人志士,正在从各个方面报效家乡。古朴的千年古村澄江,在原县委宣传部长谭年清等退休干部十余年来多方奔走下,在众多族人的共同努力下,于年被批准为江西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在*和*府的正确领导下,澄江古村已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仿古复旧的建设正在进行之中,交通道路正在拓展优化,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相信很快就会重现光道公时期的繁荣盛景,恢复我们富庶显赫的传统风貌,并将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古村落旅游景点。各位从澄江走出去的谭氏后人都应该饮水思源,热爱这块福地,寻根问祖,常回家看看。并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我们的家乡澄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原创作者的福音,客家文艺开通赞赏功能啦!

谭勇华,笔名晨梦初醒,赣南客家人,现定居广州。私企业主,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爱好文学,上高中时开始发表诗歌,年以前在国内各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随笔等各种作品20多万字。期间因艰辛创业停笔10年,现重新执笔,主攻散文,偶写诗歌。

王阳明与太平桥

赣南之南,最美龙南

一代帝师刘伯温,结缘于都澄江村

谭勇华

支持原创,写作不易,感谢赞赏!

1
查看完整版本: 崇文重教,造就英才于都县澄江村谭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