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简述察哈尔部万户的地域分布
TUhjnbcbe - 2021/7/23 4:37:00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编者按:樊永贞,男,汉族,察哈尔右翼后旗人,中共*员。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理事、《察哈尔文化》杂志编辑部主任。

研究成果:发表预防医学论文篇;参加编写《内蒙古鼠疫》《中华临床医学新进展》,并任编委、作者;主持完成预防医学科技成果6项,其中3项分别获得乌兰察布盟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发表蒙古族文化方面的研究论文30篇。编著《察哈尔风俗》;参编《察哈尔史》,任副主编。其中《察哈尔风俗》于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府奖”三等奖。

多年来积极参与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察哈尔文化“乌兰察布论坛”“锡林郭勒论坛”“乌兰哈达论坛”等重要学术平台上发表了多篇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为察哈尔文化研究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科普及

11

察哈尔部(万户)是由成吉思汗时代的怯薛*演变而来的,他们既是宫廷侍卫,又是跟随大汗出征的主力*。成吉思汗之后的窝阔台汗,继承了护卫*制度,亦称中*万户。元代也始终沿袭着这一制度,一般由皇太子或亲信大臣右丞相直接节制。元廷北迁之后,仍保留其旧制。年脱脱不花岱总汗即位时,“八鄂托克察哈尔”万户(部)就基本形成。特别是到了达延汗时代(明朝中叶),在划分*事行*建置时,亦依照成吉思汗的旧例,建立了自己的护卫*——中央察哈尔万户。自此,察哈尔这一称谓由原来泛指大汗身边的怯薛或宿卫的泛称,正式成为大汗驻帐的中央部落的名称。

一、北元时期

(一)达延汗时期的地域分布(~年)

在北元初期,蒙古本部(包括宫廷侍卫亲*及其家眷)在明朝不断出兵的压力下,主要生活在克鲁伦河、鄂嫩河流域。明正统三年(年),脱脱不花汗继位,当时的察哈尔部基本形成,察哈尔部的驻牧地逐渐移至漠南地区。

明成化十二年(年),满都鲁即蒙古大汗位,北元大汗的直属部众就以察哈儿(察罕儿)万户著称,开始大规模、有规律地游牧于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从克鲁伦河等漠北草原,南下经今蒙古国东部苏和巴托省、东戈壁省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再从西乌珠穆沁南部越大兴安岭,到旧元上都、威宁海子、丰州一带游牧;待*河封冻后从东胜一带入河套驻牧;次年正月再从河套启程渡*河,沿着冬秋游牧路线移向东北,返回漠北克鲁伦河等地。

年达延汗即位后,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按同样的地域和时间辗转迁徙于大漠南北。达延汗长孙博迪汗时期的驻牧地,大约包括巴彦淖尔盟(市)今乌加河以北之乌拉特中旗、后旗,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盟(市)除兴和、商都、化德以外的全境,锡林郭勒盟全境,唯不包括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南地区。”

(二)达赉逊库登汗时期的地域分布(~年)

明嘉靖二十六年(年)博迪汗去世,其长子达赉逊(达延汗的曾孙)即位,汗号库登汗。他即位后率领察哈尔万户的大部以及喀尔喀万户的左翼东迁,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以北广袤的草原地带,牧地包括今赤峰市北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旗、林西县等地。

察哈尔万户的右翼,驻牧于大兴安岭以北的牧地,称岭北察哈尔或山阴察哈尔;察哈尔万户的左翼,驻牧于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称岭南察哈尔或山阳察哈尔。按今天的方位就是,敖汉、奈曼居北,大体在今天的敖汉、奈曼旗及其以北的翁牛特旗一带;阿剌克齐特、多罗特居南,位于大凌河流域,今辽宁省朝阳、北票、阜新一带;兀鲁则最东,今库伦旗一带。

(三)林丹汗时期的地域分布(~年)

北元末年,现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就是察哈尔万户的驻牧地。察哈尔八部分别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南北两侧,称为岭南四部和岭北四部。年布延彻辰汗去世后,13岁的长孙林丹继承汗位,统辖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宫廷在辽阳一带,后来迁到了阿鲁科尔沁的白城子。

天启七年(年)四月,鉴于后金的压力,林丹汗决定率部西避驻牧,由右翼三部市口向明朝领赏和进行贸易。从上都、开平一带开始,移居到宣(化)大(同)边外。继而西进归化城,收复土默特部,然后进入河套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至此东起辽西,西至甘肃的蒙古各部都受林丹汗的节制。

直至明崇祯二年(年)十月二日,后金皇太极以东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满洲八旗大*,向宣(化)大(同)地区进发,林丹汗又一次率部向西进入河套地区。后金撤退后的年夏季到年二月之间,察哈尔部又回到张家口、大同边外驻牧、活动。明崇祯五年(年)五月,皇太极再次率*西征,林丹汗第三次率部西迁,到达鄂尔多斯、青海一带。

崇祯七年(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病逝。第二年,跟随林丹汗之子额哲的察哈尔部众归附后金,宣告北元历史的结束。在额哲母子率众东归降金途中,有一部分护卫苏勒德的察哈尔人并未跟随,而是留在了鄂尔多斯一带,形成了现在居住在鄂尔多斯乌审旗、杭锦旗的察哈尔人。

二、清朝时期

(一)八旗察哈尔及察哈尔札萨克旗地域分布(~年)

年林丹汗去世前后,后金将陆续降附的察哈尔部众均编入满洲八旗充*。年2月,皇太极建立蒙古八旗*时,将察哈尔部众编入蒙古八旗,每旗1个察哈尔札兰。其他蒙古札兰驻京,察哈尔札兰驻宣(化)大(同)外边,被称为“八旗察哈尔”或“新察哈尔”。从年至年间,沿长城一线各边堡关口和长城边外的牧地,即今乌兰察布市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张家口市北部、大同市北部地区,均为察哈尔人戍守和驻牧地域。

与此同时,年5月将跟随林丹汗的哈屯和其子额哲的察哈尔部众被编为一个札萨克旗,安置于辽东边外,即今彰武县和库伦旗一带,额哲被封为札萨克亲王,位居漠南蒙古四十九旗之上。但当时在青海、鄂尔多斯也留居了相当部分的察哈尔人。

额哲归附后金后,察哈尔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济特、乌珠穆沁、克什克腾、奈曼、敖汉等鄂托克察哈尔部众,于年前后相继归顺后金,被编为札萨克旗安置在八旗察哈尔的北部,即今天的乌兰察布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北部和赤峰市地区。

(二)察哈尔八旗地域分布(~年)

康熙十四年(年),林丹汗之孙布尔尼亲王与奈曼旗札萨克郡王扎木苏联合反清失败后,清朝撤销察哈尔札萨克旗制,将察哈尔部众与原在宣(化)大(同)边外驻牧的蒙古八旗中的八旗(札兰)察哈尔合并,改编为察哈尔游牧八旗,建制为总管旗,不设札萨克,分左、右翼各四旗,归属驻京满洲、蒙古都统兼辖。地域基本与原新察哈尔或八旗察哈尔一样。

原驻守于宣化的左翼四旗察哈尔(即左翼四个札兰)的两千兵丁被调往大同途中哗变,欲跟随布尔尼反清,此时布尔尼已被镇压,清朝将此两千察哈尔兵丁携眷移驻河南开封,成为后来的河南察哈尔人。还有不少察哈尔札萨克旗人隐姓埋名迁移到吉林、黑龙江、辽宁彰武以及呼盟、兴安盟、通辽的库伦旗居住。

(三)*察哈尔蒙古地域分布(~年)

乾隆二十七至二十九年(~年)间,从察哈尔八旗征调兵丁携眷共多人分三批前往*伊犁地区永久驻防。其中第三批西迁*民中,有名义婚妇女,完成了举世罕见的西迁戍边的万里长征。地域为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及乌鲁木齐市、塔尔巴哈台地区。

三、民国时期

(一)察哈尔特别区地域分布(~年)

中华民国*府于民国三年(年)建立了察哈尔、热河、绥远3个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管辖兴和道、锡林郭勒盟及察哈尔左翼四旗、察哈尔右翼四旗及各旗牧厂、达里岗爱、商都各牧厂。此外,将属于直隶省的张北、独石、多伦三厅及属于山西省的丰镇、宁远、兴和、凉城四厅,划归察哈尔特别区管辖。

(二)察哈尔省地域分布(~年)

国民*中央*府于民国十七年(年)9月成立察哈尔省,旧直隶省口北道各县划归察哈尔,察哈尔原划绥远之丰镇、凉城、兴和、陶林四县仍归还绥远,后又将集宁县归还绥远省。同年12月,根据察哈尔右翼总管们的请求,决定将察哈尔右翼四旗划归察省。此外,锡林郭勒盟10旗亦被划入察哈尔省境内。

同时将原直隶省口北道所属宣化、赤城、万全、龙关、怀来、阳原、怀安、蔚县、涿鹿及延庆10县划入察哈尔省。原察哈尔特别区多伦、沽源、张北3县仍留于察哈尔省。察哈尔省共辖1市、16县、18旗、4牧群。民国三十六年(年),又增加化德(新明)、尚义、崇礼3个县。年,撤销察哈尔省,辖地归入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其中察哈尔右翼四旗的沿革是:民国二十四年(年),划归绥远省,改称“绥东四旗”;民国二十六年(年),又划归巴彦特拉盟管辖;年,归绥蒙*府管辖;年3月,归绥东四旗蒙旗办事处管辖;年,归绥东中心旗管辖;年,撤销中心旗,成立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旗至今。

(三)察哈尔盟地域分布(~年)

年1月,蒙古地方自治*务委员会在日本关东*的支持下将察哈尔部改建为察哈尔盟,盟公署驻张北县城,下辖正蓝、正白、镶*、镶白、明安(由牛羊群改建)、商都(由商都牧群改建)、太仆寺左(由太仆寺左翼牧群改建)、太仆寺右(由太仆寺右翼牧群改建)8旗和多伦、宝源(宝昌县和沽源县合并成立)、商都、张北、康保、化德(由化德设治局改建)、尚义(由尚义设治局改建)、崇礼(由崇礼设治局改建)8县。其地域分布大致相当于现在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正镶白、镶*、太仆寺4旗和多伦县,乌兰察布市的商都、化德2县,河北省坝上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崇礼5县。察哈尔省所辖区域只剩南部的10县。

年5月,察哈尔盟隶属于蒙古**府(在今化德县),年10月隶属于蒙古联盟自治*府(在今呼和浩特市),年9月以后隶属于蒙古联合自治*府(在张家口市,年8月以后改称蒙古自治邦*府)。年,蒙古自治邦*府将多伦淖尔汇宗寺和善因寺属户单独编为多伦淖尔旗。

年8月日本投降,察哈尔盟获得解放,伪察哈尔盟解散,原辖区仍隶属于察哈尔省,所辖8个县归察哈尔省察北专署管辖。同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张家口成立。年在原察哈尔地区建立革命*权后,仍沿用了“察哈尔盟”这一建制形式。年5月,察哈尔盟归内蒙古自治*府管辖。

年察哈尔盟辖正蓝旗、镶*旗、正白旗、镶白旗、商都旗、太仆寺左旗(驻炮台营子)、太仆寺右旗、明安旗等8旗;同年3月,合并成立明安太右联合旗、商都镶*联合旗、正镶白联合旗,8个旗减少成了5个旗。年撤销察哈尔盟,原察哈尔盟所属多伦、化德2县及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商都镶*旗等4旗划归锡林郭勒盟。

综上所述,蒙古察哈尔部(万户)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地域迁徙和时空变化。从北元察哈尔部形成以后,其足迹几乎遍及如今的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内蒙古)、西北(青海、甘肃)和蒙古国的广大地区,清代还被派往*、河南、江苏等地驻防。其驻牧时间相对较长、迁移往复次数较多的则是宣(化)大(同)边外的现察哈尔蒙古人聚居区。

文/樊永贞

文章来源:《察哈尔文化》年第2期

编辑/吴晓倩、赵越

审核/温都苏

摄影/刘立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述察哈尔部万户的地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