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诺贝尔和平奖背后的ldquo非洲朝鲜
TUhjnbcbe - 2021/8/12 15:08:00
北京荨麻疹医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16/9068772.html

厄特马萨瓦港老城的一个“船屋”/

奥斯曼帝国留下一颗“红海明珠”,法西斯意大利想在此建个“罗马”。战罢的坦克成了纪念碑,搁浅的船和飞机住进了人家。他们也吃着英吉拉,却斗争了半个世纪。如今和平来了,这座“孤岛”可否通向海洋与大陆?

厄立特里亚,对于绝大多数人十分陌生的国度。因为它的封闭、落后、神秘,有好事者将其称为“非洲朝鲜”。

关于它的新闻,最近的是成为率先将新冠肺炎现存病例“清零”的非洲国家之一(另两个是岛国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算是目前第一个非洲大陆上“清零”的国家;它也是非洲联盟55个成员中唯一一个没有签署“非洲大陆自贸区协议”的国家。

去年诺贝尔和平奖被颁给了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表彰他和平解决埃塞和厄特之间的边界争端,这个时候世界的聚光灯才稍微投向这里。

埃塞总理阿比及埃厄地理示意图/

厄立特里亚当然不是自愿且天生地希望“与世隔绝”。它地处东非之角,濒临红海,长达多公里的海岸线让内陆国埃塞着实羡慕,如果此前两国交好,埃塞绝不会只能苦寻吉布提这一个海上通道。厄特的马萨瓦港曾经鼎盛一时,文明在此剧烈碰撞,这里出现了非洲第一座清真寺;首都阿斯马拉被意大利殖民者欲打造成“小罗马”,是唯一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城市。

虽然鲜有游客踏临,但来者会为这里的“建筑奇观”惊叹,只不过会有时光倒退了半个世纪的错觉。全国没有移动网络,网吧招牌写着WIFI,提供几个沙发让你买个密码然后玩手机;百年邮局里有人一笔一划地认真写信;街头到处是影楼冲印店,柯达胶卷被摆在橱窗显要位置;走过“两个小时三个季节”的曲折山路,看一眼废墟里追忆的繁华。

去年12月,我来到这个国度。走在非洲难得干净还安全的城市大道上,寻觅着历史残存的符号和微弱得可怜的信号,第一次到大使馆“求助”是为了要上网,还去深山里喝了口“圣水”,拍下了许多淳朴的笑脸和岁月的面孔。

马萨瓦被炸毁的建筑/

马萨瓦港口老城/

马萨瓦一架住人的飞机/

首都阿斯马拉街头/

厄立特里亚东正教教堂/

首都阿斯马拉街头/

首都阿斯马拉街头放学的孩子们/

南部区首府门德费拉的老人和孩子/

阿斯马拉天主教堂里有所小学校/

“是阿比让你去厄特的路‘不再遥远’”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博莱机场转机时,刚好看到埃塞总理阿比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现场发表的演讲《在非洲之角缔造持久和平》,他说:

“建设和平是一门协同的艺术,需要改变人们的心灵、思想、信仰和态度,永不停息”……

“我坚信,将(埃塞和厄特)两国分隔太久的假想墙需要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友谊、合作和善意的桥梁,我希望这座桥梁建立并且永恒”。

而我要转机前往的国度就是厄立特里亚,年之前20年里要进入这个国家只能绕道迪拜,如果有埃塞入境记录,更是会被拒之门外,有个朋友调侃说,“是阿比让你去厄特的路‘不再遥远’”。

埃塞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国际机场候机厅/

厄特原为埃塞的屯垦区,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后在联合国的同意之下,与埃塞组成联邦。年厄特并入埃塞成为第14省,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也在60年代开始了武力争取独立的斗争。年厄特举行公民投票,以99.8%赞成通过脱离埃塞,并于同年5月24日宣布独立。至年间,两国由于边界问题爆发战争,近10万人死亡,多万人流离失所,纵使于年签署了和平协议,边境冲突仍持续不断。年,又因厄特向索马里极端组织“青年*”提供武器,并拒绝解决与邻国吉布提边界争端而遭到联合国安理会制裁。

从埃塞至厄特飞机上看到了彩虹/

不到一个小时,飞机抵达厄特首都阿斯马拉,机场设施在非洲国家里算不错的。

据说埃厄两国直航刚恢复时,无数阔别数十年的亲人在此相见并拥抱痛哭,这的确是和地球另一端“ ”的故事那么相似。

厄特首都阿斯马拉机场/

抵达时虽憔悴还是有些开心。/

入境过程比想象中宽松和顺利,没等我高兴太久,就被告知我的行李没上飞机。接机的朋友安慰道:很正常,第二天就能到。

这背后原因很“厄特”,因为这里物资短缺、物价奇高,当地人即使愿意付高昂的行李超重费也要把外来的货物带入厄特,那可是一笔笔有赚头的“生意”,所以因飞机超载而导致行李滞留是常事。

当埃塞与厄特刚恢复通航时,两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往来,但结果却是,数十万计的厄特人选择“逃离”祖国(可能的确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最后*府只能又开始限制出境条件。这一点貌似也和朝鲜“脱北者”有些相像。

等待了快1个小时没等到行李,旁边堆放的行李箱应该就是曾“滞留”上一站、在等候主人来认领的。但我也免了出关时被各种翻箱安检的麻烦。/

顺带说下厄特“奇葩”的签证*策:本国人出自己国家是需要“离境签证”的。申请十分繁琐,需要各种到移民局备案。可见这个国家对国民的管控力度。而国内城市间的交通同样需要申请通行证,从首都到不同城市的申请要求和难易程度还不一样,还得看经过多少个检查关卡和往返次数进行签注(这一点也和朝鲜很像)。

大使馆帮我申请的从阿斯马拉到马萨瓦的通行许可证,有当地的提格雷尼亚语和英语,需要标注来回时间。/

关于失联的各种惶恐

如果要寻找对“非洲朝鲜”这个标签的“证据”,恐怕就是没有移动网络了。之前觉得自己也走过很多穷乡僻壤,“失联”几天没事,但我被打脸了,一个现代人处于“信息黑洞”中是多么的焦虑和惶恐。

建于年的皇宫酒店是阿斯马拉最好的酒店,前台有着世界各地时钟,却没有指针。从接送机的时间表可以看出,只有5个航空公司与厄特通航,每天都有的是埃塞航空。与埃塞的和平来往正在逐步打开这个国家。/

酒店是为数不多有网络的地方,要输入前台提供的账号和密码(如下图),每个密码只能使用1个小时,并且需要VPN“翻墙”。而还有一个很不友好的消息是,网络对安卓系统适配度最高,而对于苹果手机,基本是宣判“断网”。(嗯,我用的是苹果)

抵达的当晚,在当地中国人家里吃了一顿火锅,着实感动。而且他们家里有卫星网络,听说“厄特网速20M,这里就有5M”,网速是给力的。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上网是“奢侈品”,当地人只有去街上打着大大“WIFI”灯牌的“网吧”,花钱买个上网密码,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约1美元(15厄特纳克法)上网1小时。

在阿斯马拉市中心随处可见的网吧,买的账号断断续续登录可以用上1-2星期。/

路边的一个游戏厅,也可以说是影碟厅/

游戏厅隔壁的服装店,被老板拉进去帮他们调试设备,他的兄弟从中国带回一台彩电,里面全是中文,让我帮他们调到英文页面。最后我发现电视需要连接网络,努力都是徒劳。/

其实如果这里完全没有网络,便可以失了念想。怕的就是,会给你一点希望,让你心里痒痒。

一天晚上,要传一个稿子回国,急迫用网,只能向使馆求助了,打不到车,只好从酒店徒步10分钟到中国使馆(能够夜间在街上行走,在非洲很难得,也可见这个国家很安全)。而使馆的门卫室专门有个会客厅,用于“接待”想着上网的中国人。看来像我这样的“网络依赖症”大有人在。而使馆的网络确实是更给力,之前不是说那个中国同胞家里有“5M”吗,使馆应该就有“20M里的10M”。

深夜“求网”使馆门口留念/

“意大利设计师在这里实现现代理想主义”

网上说这里是“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排名最低的地方之一”。我到厄特第一天就得先去厄特新闻部“报到”,要获取采访许可,在等候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官员可以在办公室里收看CNN、BBC等国外频道,原来他们只对国内的新闻报道管制,却不太限制接收国外的信息,我也很轻松地得到了许可。

厄特的新闻部在一个山头上,可以远眺首都全景。下图是新闻部大院里的一个雕塑。/

在新闻部办公楼门口看到了年他们国庆28周年(5月24日是“独立日”)的海报:几只手握紧一条橄榄枝,写着标语“争取更大进步的韧性”。(前几日今年的“独立日”和开斋节遇上了,总统发表了讲话,进行网上庆祝,主题是“复原力与进步”)

新闻部门口贴着不同年份的国庆海报。/

阿斯马拉海拔约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为气候宜人被称作“高原春城”“云端上的城市”。这里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公元年,相传当时阿斯马拉周围生活着四个彼此长期敌对的部落。后来,在女人们的努力下,各部落头人决心化剑为犁,逐渐融合为一个新部落,取名为“Asmara”,在当地提格雷尼亚语的意思是“和谐”。

干净宽敞的棕榈大道。/

阿斯马拉曾在上世纪30年代被意大利殖民者打造成“小罗马”,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筑风格完全以意大利都市为模板,展现着墨索里尼想在非洲建立一个“罗马帝国”的野心。

“阿斯马拉就像一张白纸,意大利设计师在这里实现他们的现代主义理想”,这里成为各种前卫装饰艺术风格的“实验室”,新古典主义、意大利Novecento、新巴洛克、理性主义……有些建筑风格当时世上绝无仅有,设计颇具未来感,如飞机造型的加油站、火车形状的商业楼以及纪念碑式*府办公大楼。

“长期的战争状态虽然导致了经济停滞,却意外地保留下一笔建筑艺术的财富,成全了忧郁之中不乏美丽的阿斯马拉”,现在这些充满现代派气息的建筑被极完整地保留下来,年整座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现代城市。年,孤独星球网站将阿斯马拉评为“世界10大旅游城市”之一。

这座飞机造型的菲亚特·泰格里奥(FiatTagliero)加油站是阿斯马拉未来主义风格建筑的代表,建于年,两个机翼部分没有任何支撑,二战时被英国轰炸依然完好留存。现在这个建筑已被围起来,可能*府有设置成景点的打算。/

Fiat旁边的IRGA车库,建于年,最早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之一。/

“火车头”形的居民楼,位于阿斯马拉市中心的塞格内蒂大街,建于年,就象一个火车头,是一座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此地原有一条名为麦·伯拉的河流,年被填埋。建筑师巧妙地利用了河流被填埋后形成的弯曲和带有坡度的地形,设计了“火车头”形建筑及对面的船形建筑。/

同在塞格内蒂大街上的“船形”酒吧和办公楼,建于年,就象一艘浮动在河上的船只,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

罗马电影院,意大利风格建筑代表。大厅是一家咖啡厅,摆放着放映机等老古董,虽说是电影院,但大多数时候是用来观看英超联赛,门口贴着球赛预告。/

帝国电影院,建于年,是阿斯马拉最大的电影院。/

阿斯马拉市*府大楼,位于解放大道,年代开始设计,年代建设完成。大楼呈左右对称型,中间纪念碑式的塔式建筑特点突出。/

市*府大楼附近的一个伊斯兰风格的市场。/

水晶酒店建于18世纪中叶,有一家受欢迎的餐厅。/

意大利学校旧址,厄特独立后成为阿斯马拉大学的一个培训中心。/

有百年历史的中央邮局,建于年。/

邮局里的装饰很有味道,古董的邮筒仍在使用。有个小伙子在认真写信。/

早已废弃的厄特商业银行总部大楼,旁边是一个小广场,在老城区的边缘。/

这个红色建筑是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当年的驻非洲总部,现在是厄立特里亚教育部。/

另外一些有设计感的建筑。/

“三教合一”与矛盾的“自由”

行走在阿斯马拉市中心,各色建筑交相辉映会让人有文化交融之感,或许会感叹一声,是不是因为“与世隔绝”,才让这些文化的棱角尖锐未被钢筋水泥的世界打磨?

厄特人口中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所以在熙攘的城中,天主教堂的哥特式钟楼和清真寺的绿顶崇礼塔遥相呼应,东正教教堂的彩色壁画点缀其间,游览者常会找一个角度希望能拍下“三教合一”的照片。

东正教堂大门以及远处的清真崇礼塔、天主教哥特式钟楼组成的“三教合一”画面。/

不同信仰在这样的景致下和平相处,与这座城市的“和谐”之名呼应。在网上摘录下以下一段文字:

“令人惊奇的是,在紧邻阿拉伯世界的厄特首都,居然还有犹太教堂。在阿斯马拉的街头,既能遇上身着民族传统白纱披肩的普通女性,也能看见黑白头罩下只露出一双靓眼的穆斯林妇女,还有身着时髦服装的时尚女郎。阿斯马拉唯一一家猪肉商店就位于一座清真寺百来米的地方,不同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和谐相处,显得十分平常和自然。”

但却找到另一段描述:

“厄立特里亚在宗教自由和人权纪录方面,是排名最差的国家之一。它只承认逊尼派伊斯兰教、厄立特里亚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路德会为合法宗教,别的宗教都是非法,因此必须消灭。基督徒若因私自拥有基督教刊物,或甚至只是因祈祷而被捕,都会被无限期拘留而无需审判。厄立特里亚基督徒面对的逼迫,来自教会内和教会外。厄立特里亚历史悠久的东正教会,认为别的宗派都是不合法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害怕失去国中首要基督教派的角色。另一方面,*府视基督徒为西方间谍,会威胁到国家统治。*府容不下任何异见分子,因此经常搜查家庭教会,拘捕正在崇拜的基督徒”。

关于“自由”的真相如何?由于在厄时间太短,无从亲自考证。但在这些漂亮的建筑、“和谐”的景象面前,会有更加辩证的思考。

阿斯马拉解放大道上的标语:“欢迎来到自由的厄立特里亚”。/

玫瑰圣母教堂,阿斯马拉的地标之一,年建成,是意大利以外最优秀的伦巴地-罗马风格的教堂之一。狭窄的哥特式钟楼是阿斯马拉最高的建筑,几乎在阿斯马拉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它。

教堂内有一所小学,以及男、女修道院各一座。/

阿斯马拉大清真寺,年落成,揉合了理性主义、古典、伊斯兰风格。/

恩达·玛利亚姆(EndaMariam)东正教大教堂建于年,意大利和厄立特里亚建筑风格的有趣融合,和那个飞机造型的加油站是同一个设计师。可以看到或匍匐跪拜、或亲吻大门的虔诚朝圣者。/

“两个小时三个季节”

厄特的旅游口号是“两个小时三个季节”,主要指的是从首都往北走,前往红海之滨的马萨瓦港,山路崎岖,海拔落差米,气温从10多摄氏度上升到近40度,从满山绿丛变成*沙戈壁。

“两个小时三个季节”的标语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宣传画上。/

两个小时里的景致变化。/

路途中看到的景象,公路路况不错,车辆往来密切,还能看到已被荒废的殖民时期的铁路,可见这是国家的经济要道。/

上图:途中一个山头上有意大利国旗,可能是一个纪念碑。下图是一个简易的加油站。/

战争来过的痕迹

从阿斯马拉到港口马萨瓦港有多个关卡,但根本没人查看我的通行许可材料,可能因为首都与港口往来频繁,就疏于管理了。抵达时,热带气候扑面而来,这里是“世界上最热的海洋沿海地区之一”,平均气温有30℃。

进入马萨瓦的标志是3辆坦克组成的“战争记忆广场”,在提醒你这里是当年与埃塞*队殊死搏斗最激烈的地方。

厄立特里亚的独立战争从年一直持续到年,30年的跨度让它成为非洲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之一。而这三辆曾经叱咤战场的坦克都来自年的“马萨瓦战役”,埃塞*队被厄特人民解放战线击退,这里也成为埃塞第一个放弃防守的城市,但马萨瓦城仍然被埃塞空*持续轰炸,让老城的建筑满目疮痍。

在阿斯马拉附近还有一个“坦克墓地”,成千上万辆*用坦克堆放在那,那些锈迹斑斑成为战争残酷无声的纪念。

阿斯马拉附近的“坦克墓地”图片(来源:法新社),孩子们会把废弃的坦克当作“玩具”。/

马萨瓦“三辆坦克纪念广场”背后的教堂和路过的孩子们。/

马萨瓦(Massawa)曾是埃塞阿克苏姆王朝的延伸,后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建造了大量伊斯兰风格建筑。当意大利殖民者到来时,努力地将其打造成现代化港口。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马萨瓦港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和最安全的港口,也是红海最大的深水港口。

进入老城有一条铁轨,远处的港口还在运营。/

当走向旧城,一座座被轰炸得破败不堪的建筑,犹存着历史的沧桑线条,有埃塞皇帝从前的行宫、非洲最古老的清真寺、气派的意大利银行等,晨曦日暮里的废墟诉说着曾经的繁华起伏。

这座破败的宫殿在港口对岸。最早是由奥斯曼帝国的长官在16世纪建造,后成为了埃塞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的行宫,名为“冬宫”。门口的狮子就是这位埃塞皇帝爱好的证明,建筑的门廊轮廓仍富有贵气。看到有人评论这里是“野心的废墟”,塞拉西被埃塞人民视作反殖民侵略的英雄,却因娇奢的生活被诟病,留下了太多争议纷说。

网上以前的图片还能看到残存的穹顶。/

马萨瓦老城在一个岛上,高高架立的起重吊机,几艘货轮停泊,更显这座破败之城的沧桑。城口一块指示牌列举着这里的名胜遗迹,历史年份标在-,还有咨询电话和邮箱,说明这里曾是旅行者慕名之地。但如今游客寥寥。白天天气太热,只能找清晨或*昏凉爽时候在城里走走,可以感受到残破、落寞、荒废带来的另样美感。这里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桑给巴尔“石头城”有点像。

写着老城各处历史建筑的指示牌,第一条写着“世界上第一座伊斯兰神社”,不知道有没有夸张,但据说这里有非洲大陆的第一座清真寺。/

在港口门口附近的一幢建筑非常显眼,有着当年的辉煌和气派。这里是曾经的意大利银行,在独立战争时期被埃塞*方征用为*方指挥部。在建筑前方还有一座海尔·塞拉西的雕像,如今只剩下一个底座残垣。

意大利银行旧址。/

海尔·塞拉西雕像的残存底座。/

马萨瓦港口的入口。/

对于“非洲第一座清真寺”,我找了好久,一度以为找到的某个穹顶就是它。最后才知道,这个小小的神社在港口里面。

“非洲第一座清真寺”:伴侣清真寺(SahabaMosque),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初(图片来自网络)/

老城中的清真寺。/

岸边的船舶残骸。/

一艘搁浅的船住进了人家。/

安静的老城里也有生活的气息,还找到一个红灯笼,说是一位中国游客给餐厅留下的。/

达拉克酒店(DahlakHotel)是马萨瓦最大的酒店了,就在埃塞皇帝“冬宫”废墟的对面,和老城有着类似的风格设计,看着规划是想做一个度假村的感觉,拥有多个房间,还有一个临海的大泳池。这里游客稀少,泳池鲜有人问津,里面的设施也十分陈旧破烂,连洗澡的热水都没有,但已经是当地最好的酒店了。

Dahlak这个名字来自阿拉伯语,意为“地狱之门”,可能形容的是这里炎热的天气吧。这个酒店地理位置是优越的,就在老城的景区附近,还可以出海去各群岛和珊瑚礁游览。

和老板聊了聊,感觉他像厄特的名流,据说拥有厄特唯一的一辆奔驰。旅游业暗淡,还依然维持着这个酒店,全凭“兴趣”,里面的很多装饰是他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

传说中厄特唯一一辆奔驰车。/

马萨瓦Dahlak酒店。/

文化的碰撞、纷繁的古迹、绵长的海滨……话说马萨瓦满足成为一个“旅游胜地”的诸多条件,却因为封闭与战乱变成远离喧嚣之地。这附近的达拉克群岛(DahlakArchipelago)有个小岛,只有一个叫Madole的岛上有座古老的灯塔,是岛屿中唯一的人类遗迹。据说红海里的珊瑚礁和鱼群颇为壮观,是潜水的绝佳目的地。看到有评论说这里是“非洲七大奇迹”之一,没有亲自出海体验。诚如仅有的介绍里说的:“拥有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和尚待开发的无尽潜能”,暂且相信这一片片被历史冲刷过的岛与岸,仍保有天空海洋的本真与通透。

暮色降临下的海港。/

马萨瓦车站附近停着一架飞机,被围了起来,也住了人家。/

寻找“圣水”

这是一次计划外的行程。跟随一位中企老板从首都往南部的门德费拉走,去寻找一种能够包治百病的“圣水”。最邪乎的传说是,把发疯的病人扔进水中就能得到治愈。反正我就半信半疑地出发了。

南行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穿白裙子玩耍的女孩、柯达胶卷的广告、放羊的娃和驴车,还有小镇、棚屋和草垛。/

从平整的大路开进村庄,道路变得坑洼,颠簸着绕了好久,问了好几段路才终于找到这个地方。入口处是看不懂的文字和一辆大巴,看来寻水者众。

走进一看,这里建了一排平房,像是一个因这神圣泉水而专设的定居点。要采水需先和长老打声招呼,亲吻他手上的十字架。屋里坐着穿着白袍的“圣徒”们,打扮和埃塞俄比亚的朝圣者并无二致。

“圣水”村的入口。/

与手握十字架的长老打招呼,屋里的白袍者围坐喝水。/

“圣水”村里的妇女。/

脱了鞋,赤着脚走进山里,拾阶而上,要淌过溪流,穿过树丛,拨开一层层用床单设置的帘幕。那“圣水”之源不止一处,甚至有从塑料管里倾斜而下的。领着我们来的老总备好了储水设备,但因瓶口过小,难以灌入。身披白巾的向导,踏入池中协助,先用桶盛,后灌入瓶中。桶中所剩,被老总一饮而尽。见这甘泉未浪费一滴,两位向导甚是喜笑颜开。

山中气候爽快,生机丛丛,沿路的仙人掌却留下许多刻字,那看不懂的文字或许不是“到此一游”之作,可能也有什么神秘意义未可知。还有一座教堂藏在悬崖之下,入乡随俗也跪拜为敬。

两位向导带路,有一位主动想留影一张。/

淌水穿过树丛,还有一帘帘五颜六色的床单。/

路边被刻满字的仙人掌。/

山中的一个教堂。/

采取“圣水”。/

山上引水的管子。/

问起那个治愈发疯病人的传说,向导亲自示范:坐在一棵树旁,演示发疯病人被捆绑在那。另外,男女是需要分开的,这可能就是这些帘子的功用,也可以作传染病隔离。而病人会被扔入一潭深水中,再用绳子将其拉起,便可治愈陈疾。站在潭边,有点怀疑,这病是不是被“吓”好的?!

一位向导亲自示范,旁边还有一个简易的住所。/

把人“扔”入的潭穴。/

至于这水是否能治愈疾病,全无科学的验证,或许这泉水里真有什么矿物质对身体有益。对于缺医少药的非洲,一种信仰,几分虔诚,遇到一处自然的馈赠作为健康的寄托,也算是百姓的小小确幸吧。

“圣水”村的孩子冲着我们笑,村头的树开花了。/

*土地上的人们。/

门德费拉是厄特南部区的首府,再往南一点,就可以到埃塞俄比亚了。这里曾是埃塞阿克苏姆帝国的重要城市。这里的教堂也颇具设计感,教堂旁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向你伸手要钱的习惯。

门德费拉的清真寺和教堂也是交相辉映的。/

最后一张探出头的脑袋,是群一直喊着“money”的孩子。/

盘山的公路还是修得不错的。/

返回首都的归途。/

“和平的红利”与“孤岛”的未来

在厄特停留了有五日,会发现这里更像“非洲的古巴”,被迫地封锁,却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几乎所有事物都有时光的延迟,人的淳朴未太被信息时代打磨。问这里的很多人,都说几十年了没啥变化,一位旅厄20多年的中企员工对我说,要变化肯定有的,毕竟小孩也会长大,大人也会变老。

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刚刚过了第29个独立日。但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战争给它留下的创伤是巨大的。厄特年获得独立时,约70%的人口处于贫穷状态中。公路和街道都被战争机器破坏了,曾经兴旺的制造业部门年久失修。交通、卫生、教育几乎不存在。电力设施、电话服务、清洁水十分短缺。仅有约15%的人口可获得清洁水。

而这个抗争过的民族,有自己的倔强,必须秉持独立自主,“目的是避免陷入诱人但却有害的依赖文化的陷阱”。

终究是可以看到变化和希望的。厄特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进入世界各国的前列,在独立25周年的一份报告里写道:“在人口预期寿命、艾滋病感染率、青少年识字率等方面,厄特的表现要好于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厄特在卫生领域表现突出:到年,厄特是在目标年前唯一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领域三个目标的唯一非洲国家”。

埃塞总理阿比的诺贝尔和平奖演讲里说,

“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家不是敌人。相反,我们是被称为贫穷的共同敌人的受害者”“今天,我们正在收获和平的红利,二十多年来失散的家庭现在已经团结起来”。

阿比还说: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这两个同样吃着英吉拉的国家握手言和,正在让这座偏在世界一隅的“孤岛”通向广阔的大陆。祝愿,被封闭的厄特可以打开自己,即是打开未来。

在水晶酒店吃到的英吉拉,也是埃塞的传统主食,由苔麸发酵制成,外观类似布满细洞的大摊饼。/

皇宫酒店附近的联合国办公室,门口的彩环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标志。/

厄特货币纳克法(Nakfa),会发现女性形象居多,、50、20Nakfa纸币上全是民族服饰的年轻女性,5Nakfa上是老中青三个男性形象,1Nakfa上是三个孩子。厄特*府希望在货币上提醒在独立战争中妇女作出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战争中30%的自由战士是女性。纸币的背面分别有耕牛、港口、农耕场景(有两位妇女)、大树和教育。/

位于阿斯马拉解放大街的厄立特里亚银行。/

自行车之于厄特,就像乒乓球之于中国。城市乡村随处可见练习的大小赛车手。这里沙漠、山地、高原等多样的环境,让环厄特自行车赛赛段丰富,是该国最重要的体育赛事。贫穷的厄特出过不少世界冠*,有一位著名运动员说过:是看着环厄特自行车赛长大的,当时他一天只能吃一餐饭,而自行车就是他的“水和面包”。/

阿斯马拉街头常见的照相馆,连眼镜店的橱窗里也摆放着大量的柯达胶卷。/

阿斯马拉街头一面宣传独立战争的壁画墙。/

不太起眼的厄特国家博物馆,有一些文物是来自埃塞的博物馆。/

博物馆旁遇到的放学的孩子们,天真爽朗的笑。/

另一些看到相机就兴奋的孩子们。/

阿斯马拉街头闲适的人们。/

当地很受欢迎的一家意大利高端时装店,一看衣服标签,是“中国制造”。/

小商铺喜欢把水果整齐地摆在橱窗前。物价水平是,一包咖啡Nakfa(8美元),橘子36Nakfa(2.4美元)/千克。/

解放大道上的外国商品店,可以看到南非的大象酒。/

街头的广告牌。/

夜幕下的阿斯马拉解放大道,路边会贴着很多讣告。/

皇宫酒店的泳池,窗外的埃塞国旗,站在楼顶能看到成片在建的住宅。/

后记

厄特之行主要是去采访中国援助当地的培训班。近两年来,中国在金融、广电、卫生、工程、农业、渔业等多个领域为当地培训了很多高级人才,给厄特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而借这次难得的出差机会能够走近这个神秘的国家。

真的就像当年去朝鲜一样,想记录下每一处好奇的地方,所以照片量巨大。原来想着利用南非疫情期间在家简单整理一下就好,谁知道耗时耗力如此巨大,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选了上千张图片,写下上万字的游记和注解。除了强迫症,也是想尽可能把这个少有人知的国家多维度地介绍给大家,并能有一些思考。

很暖心的是,久未更新的这段时间,很多朋友都发来了问候,期待着看到新的内容。在此特别感谢你们一直都在,也为我的拖延与懒惰说抱歉。

南非新冠肺炎病例还在增长,而“封禁”级别6月1日将降到三级,应该还是需要一直“隔离”在家。利用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书、写作、整理以往的旅行,希望有机会能够多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首都道路上中企修建的太阳能路灯,医院。/

为受采访的培训班的中国老师在当地过了一个生日,并喝上地道的阿斯马拉啤酒,也算出差途中的小确幸。/

准备值机离开厄特。/

最后的一眼看晚霞。/

飞机上看到的埃塞的土地,在埃塞首都转机时欢乐的孩子。/

记得和点右下角的哦

*本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并不代表"非洲社群"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广告

往期排行榜:

非洲人类发展排名!最高发展水平的国家有哪些?

非洲十大“最”不具竞争力的国家!

非洲安全指数大排名!最安全的非洲国家在哪里?

全球营商环境非洲排名!非洲最易经商的地方在哪里?

非洲十大投资吸引力国家!

非洲十大最具竞争力国家排行榜

非洲十大“最不宜居”城市排名!

非洲十大富裕城市排名!

非洲十大美女排行榜重磅出炉!有你的女神吗?

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

毛里求斯是非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全球和平指数排行榜

非洲国家排名第一的是?

排行榜

从全球脆弱指数中看非洲

更多打听非洲精彩文章推荐:

热点热搜:海盗袭击,仍有14名中国人失踪!被指责支持反对派,谭德赛回应;法*击毙基地组织北非领导人;斯威士兰总理确诊新冠肺炎

凶案追踪:2名中国人在非洲马拉维遇害

紧挨全球新冠"瘟疫中心"的非洲,怎么引进疫苗?

视频

非洲1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带你深入街景

迟了35年的道歉!这非裔社区当年惨遭美国警方轰炸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回应埃塞冲突

非洲传奇机长3次被劫机不死!活命座位表曝光

60年老非洲谈美国大选和新冠疫情

一条河,三国争,多方介入怎么办?

蓄势待发!新冠疫苗去非洲,深圳机场、阿里菜鸟和埃航助力就绪

"退群"世卫:美国对非洲*策的败笔?

黑人真的智商低吗?

为什么黑人总是比我们要团结?

厉害了!美国指责这个非洲国家“干涉内*”

非洲大使说

专访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

疫情下的美国

美国华人谢可纬(NoelleXie)谈健康免疫(中法英三语对照)

非洲试剂盒市场有多大?

非洲最高将有12亿人感染?联合国发出最新警告

非洲百名知识分子,呼吁“非洲第二次独立”

离不开的非洲,回不去的中国

无耻!法国医生竟声称“要把非洲当疫苗试验场”!

非洲喜丧习俗

请不要让新冠疫情在非洲蔓延!

新冠疫情对非洲经济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非洲男女平等指数排名!

非洲女性平权运动有哪些挑战?

这几个出海非洲的必备工具,你必须知道!

诚邀您加入“打听非洲”语音问答平台,顶尖非洲朋友圈

过万中非合作领域的精准社群

包括驻非代表、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服务机构高管、大使、*府官员等都在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诺贝尔和平奖背后的ldquo非洲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