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
TUhjnbcbe - 2021/9/5 8:12:00


  太原小吃
  太原的面食最为有名,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浇头菜码考究。炒莜面、拉面、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肉丝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应有尽有,特色独具。
  1、太原羊杂碎汤


  太原羊杂碎汤,(也叫羊头汤)是将羊下水煮好,切碎;在原汤中,配以姜为主的佐料粉,汤呈白色,不可混浊,再把退肉的羊头骨入锅,切好后的羊杂碎肉装碗浇汤淤热即食。汤要滚烫,肉要烂嫩,若把煮熟的小麦粒或大麦粒投入汤中,舀碗与肉同烩,其香味更浓。羊头汤是当地人喜爱的早点和夜宵。
  2、太原头脑


  “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清真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藕,一条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酒、酒糟和*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3、太原老豆腐


  老豆腐也叫豆腐脑,太原的豆腐脑那是出了名的美味小吃。
  正宗做法是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浓香无比。通常在街上吃到的,制作方法倒过来了,先把卤汁做好,然后给豆腐脑浇卤或者是加韭花、辣椒、辣椒油,味道自然会差很多。

 大同小吃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全国第一批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有“北方锁钥”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方名吃有大同刀削面、羊杂、油炸糕、大同铜火锅、凤临阁烧麦、莜面、广灵豆腐干、浑源凉粉、阳高杏脯等。
  1、刀削面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来解日夜思念之情。


  2、应州牛腰


  应州牛腰,山西应县汉族特色小吃,属于面食。是一种起源于清代中期的应县美食,其色如咖啡,松软甜润。相传在清代中期,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象煮熟的牛腰,应州牛腰因此得名。


  3、灵丘莜麦面


  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麦面,也叫裸燕麦面,又叫油麦面,这种植物的子实也叫莜麦。山西灵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适合种植莜麦。莜麦经过淘洗、晒晾、炒熟、磨制成面,名曰“莜面”。


  4、大同*糕


  大同*糕,是山西大同一带常见的汉族糕类家常食品,原料是*米面,先用温水和成碎块状(散粒),上笼蒸熟,然后倒在盆里用手再揉一遍,边揉边在其表面抹点麻油,这样作可以防止糕面表皮干裂。最后把和好的糕面分成小块,蘸上肉菜汁即可食用。*糕具有“*、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5、灵丘熏鸡


  灵丘熏鸡是山西省灵丘县的汉族传统名菜,已有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为山西“四大名熏”(熏鸡、熏肉、熏醋、熏鸽)之一。


  灵丘熏鸡烹制加工时又加入了多种中药,所以这种熏鸡具有益脾健胃、补虚理气、消食健脾、因精养神的效用,很受百姓的欢迎。


  灵丘熏鸡应趁热吃,不走油,不跑味。切食时刀口很是讲究,先从鸡身中间左右切成两半,然后再把前脯、后腿切成细条,将腿、翅剁成小块,很是独特。

 阳泉小吃 
  阳泉市是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无烟煤产地。
  特色小吃有:山西过油肉、山西河捞面、阳泉漂抿曲、烩猫耳朵、不烂子、盂县卤土豆、刀泼面、平定豆叶菜、肉罐肉、粉条豆腐丝。
  1、平定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泽金*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2、粉条豆腐丝


  粉条豆腐丝是位于晋中的阳泉市隶属的平定县的一道传统菜,道菜主料是粉条和油豆腐丝,成菜特点是,豆腐丝是炸过的,外脆里嫩,菜看着很温和,没有一点热菜的感觉,但吃起来烫嘴,所以,地道的饭店都会说,我们做得是不冒烟的正宗粉条豆腐丝。


  3、盂县卤土豆


  盂县卤土豆,是山西阳泉孟县一特色菜肴,做法独特,历史悠久。


  4、阳泉漂抿曲


  飘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其既可作主食、亦可作汤面,既见于宴席,也是家庭常食。


  5、糊嘟


  在阳泉,有一样别具风味的面食叫“糊嘟”。糊嘟是人们用玉米面做出来的一种面食,原本是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其特色的蘸料和软硬适中老少咸宜的口感,经过了厨师的改进已光荣地进入到阳泉的很多餐厅饭店,有些饭店还把糊嘟作为特色主食隆重推出,受到阳泉人的青睐。


  

长治小吃
  长治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其特色小吃有:三合面、羊汤、武乡枣糕、沁县干馍、酥火烧、长子炒饼、潞城甩饼、荤汤素饺、长治黑圪条、上*腊驴肉。
  1、武乡枣糕


  武乡枣糕是山西省武乡当地一种独有的汉族小吃,清到民国时期,曾蜚声于并州、平遥、太谷、潞安等地。枣糕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具有质软、色*、味甜之特点。用*米面、玉面和大红枣和面,使用传统工艺方法蒸制而成。


  2、壶关羊汤

  羊汤是壶关的传统名吃,同山西雁同一带的羊杂割汤、运城一带的羊汤泡馍,并称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
  壶关羊汤是上*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它同我省雁北一带的羊杂割汤,晋南一带的羊汤泡馍,称之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而壶关羊汤与另外“两汤”相比,风味别具。壶关羊汤为全羊汤:头蹄下水胡椒粉,水饺丸子加炖肉,正是“荤素干汤巧调配,一碗汤里有全羊。”因其营养丰富,民间有“冬天喝羊汤,驱寒暖身增营养。伏天喝羊汤,温胃止泄去肚胀”的歌谣之说。
  3、潞城甩饼


  潞城甩饼是上*潞城地区独有的一种汉族民间小吃,因起源于潞城,故又称潞城甩饼。明《潞州志》、清《潞安府志》都有“立春、迎春、鞭春及春盘、春饼”的记载。甩饼就是立春时春饼的一个品种,若要卷上肉制品或凉拌或炒成熟的菜肴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馍”。在潞城一带民间多用驴油制饼,吃甩饼时再卷上腊驴肉,油汪汪,香喷喷,不软不硬,回味无穷。


  4、上*糊肘子


  上*糊肘子是山西省上*市汉族传名菜,以猪肘子为主材炖制。红*光亮,肘皮上的菱形刀纹清晰可见,用筷子一挑就可分离。白肉肥润粘绵,入口就化,瘦肉软烂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赛似熊掌。


  5、长治黑圪条


  长治黑圪条是山西长治著名的汉族小吃。是用红面包住白面或白面包住红面,或混合搅拌和成的面团用手工擀制成大片,再切成8寸长,韭叶宽,或裙带宽的条,下锅煮熟的一种面食,是长治地区流传的一种黑色面条。因煮熟的面条黑红色,故得名“黑圪条”。黑圪条主要原料是高粱面,做时再掺些白面和豆面更好。

 晋城小吃


  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端,东、南两面与河南省交界,丹河中下游。豫冀晋三省通衢,自古为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史称“晋南屏翰、中原屏翰,冀南雄镇”。
  风味小吃:卤面、火烧、炒凉粉儿、蒸槐花、清汤饸饹、木耳圪贝、糖醋溜丸、卷白馍、烫面饺、油馍、韭菜盒儿、素氽汤、胡辣汤、巴公烧大葱、阳城烧肝。
  1、油糊角


  油糊角,是山西汉族小吃,色泽金*,豆馅酥甜可口,菜馅鲜香脆嫩。创制于唐代。用面粉做成油糊角,里面分别包上鸡蛋、豆腐、粉丝、粉皮、韭菜、芝麻、萝卜等菜馅,然后用油煎炸即可。


  2、高平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也叫高平水席。水席是我国古老的名筵之一。因道道菜离不开汤水,吃一道换一道,像流水一般,且件件是汤菜各半,故得其名。有人说:高平十大碗是现存世最早、最系统的中华美食,它展示了高平人民的烹饪技艺和聪明智慧。
  高平十大碗共十道菜:水白肉、核桃肉、红烧肉、小酥肉、肠子汤、芥末粉皮汤、丸子汤、田和蛋、软米饭、扁豆汤。
  从做法上看,十大碗除软米饭、天和蛋之外,其他汤的烹饪手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汆。十大碗的原料首先会用炸、蒸、烹等方式,做成半成品,然后用高汤来汆。
  十大碗做工十分精细讲究。选一头上好的肥猪,杀洗过后,厨师把鲜嫩的猪肉分成三六九等,开始耍刀工精雕细作。瘦肉切成一条条,用于做“核桃肉”;肥肉用刀削成一片片,做“水白肉”;猪肚猪肠等也全都派上了用场。
  3、晋城炒凉粉


  炒凉粉是晋城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方块,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口感软嫩,香辣可口。


  4、烧三鲜


  烧三鲜,是沁水县名菜,三鲜为猴头、木耳、*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特产。经名厨精细加工,配以佐料,勾兑成汤,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又使味道更加鲜美。

 朔州小吃
  朔州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
  朔州特色美食有: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或荞面)疙陀儿、莜面炖炖、莜面饺饺、豆面河捞、粉汤(或粉杂)、粉面饺饺、凉粉、面皮、山西饺子、桃儿、华鱼吉兔、过油肉土豆片。
  1、油豆泡


  油豆泡外形呈圆球体,内部组织呈蜂窝状,外筋内虚,用手挤压有气体感,压扁时可以自动复原。食用时荤素配料均可,制汤配菜兼宜。将豆泡用小刀划开一道小口,放进肉馅用粉面糊封口上笼蒸熟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油豆泡也是“豆腐家族”成员之一,在宋代就已出现。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就有油豆泡的记载。太原是历史名城,具有做豆制品的悠久历史。早在明朝,太原人张英虎制作的豆腐干、油豆泡就曾被晋王府选为日食之品,因此张也红极一时,跟随学艺者甚多。太原豆制品二厂生产油豆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14岁跟师学艺、现已过80高龄的智根存技师长期在该厂工作,在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使其产品一直保持高质量,深受群众欢迎。该产品被命名为太原市名特产品。
  2、怀仁宋氏糖干炉


  糖干炉又称闪塌嘴,“糖干炉”源于辽代,是一个面点师为官家传递情报而特制的一种邮寄载体。后因其质品纯正,风味独特,干脆香酥,成了风靡一时的汉族特色小吃。


  3、孟门熬


  孟门熬,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小吃,做起来又很方便,通俗地讲就叫豆腐熬饼子。与隔河陕西的“羊肉泡馍”有相似之处。
  在山西柳林孟门古镇,提起“熬”,当地居民会告诉你可以吃但没人卖。只有故友重逢,贵客临门时,主人才会高兴地给你做一碗解馋。
  4、朔州油果子


  朔州油果子又叫“包尔沙克”,早在清代已是走俏的外销特产之一。另外,甘肃也有油果子,做法与朔州不同。


  5、右玉混糖月饼


  混糖月饼,是右玉相传甚久的风味食品,其制作方法是:将白面粉、白糖(或红糖)、葫油按10:4:4的比例配齐,再加适量发酵粉或苏打,用五六成热的水和成面,制成剂,擀成稍厚点的饼,然后上火烤。食之涧甜可口,是右玉人中秋节相互馈赠的佳品。


  6、右玉熏鸡


  右玉熏鸡是山西传统的汉族名吃。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十分鲜美,易于保存,一般在夏季也可存放一周至十天不变质。右玉县是山西著名的优良鸡种。右玉边鸡是国内著名的优良鸡种之一,这种鸡,生长快,肉质极其鲜美,是烹制鸡肴的上乘原料。

 晋中小吃
  晋中是山西省的铁路、公路枢纽之一。晋中是晋商故里,纵横商界年。特色小吃排行榜:晋中油糕、油面、珍珠粥、平遥牛肉、榆次灌肠、剔尖、豆腐脑、元宵、平遥碗托.....
  1、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美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汉时就有“卖刀买犊,卖刃买牛,游刃有余”的对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的平遥牛肉早在明清时代就已远销亚洲各国,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2、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那首清脆悠扬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


  3、晋中油糕


  油糕,是以*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4、抿圪斗


  抿圪斗又称抿虫曲蛐,原产地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是山西晋中一带的主要面饭品种,清柔利口。不但可用豆面制作,还可用高粱面、细玉米面(须掺合适量的白面、豆面或淀粉面),吃时可浇配各种荤素浇头或打卤。另外,配以调料做汤面也颇有风味。比较有特色的是辣酱抿圪斗、酸菜抿圪斗。

运城小吃
  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宋元时被名为“凤凰城”、“运司城”、“运城”,世人称为“盐务专城”——因盐运而设城,中国仅此一处。
  特色小吃有:闻喜煮饼,羊肉胡卜,稷山麻花,芮城麻片,万荣凉粉,河津芝麻酥糖等。
  1、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色细丝花纹状。


  2、泡泡糕


  “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流行于山西晋南的侯马、临汾、芮城等地,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


  3、北相羊肉胡卜


  北相羊肉胡卜,山西著名汉族小吃,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久负盛名。味道清爽,油而不腻,滋补身体,为当地群众性的名吃佳品。运城市北相镇人做的最好,故名。
  羊肉胡卜”不是羊肉和胡萝卜,这里的“胡卜”指的是一种死面饼子,是山西运城地区的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尤以北相镇的最为著名,故称“北相羊肉胡卜”,距今多年历史。它的做法是:把烙熟的白面薄饼切成丝条状,加鲜羊肉汤煮烩,再调以香油、葱花、辣椒等调料。吃起来清爽可口,油而不腻,极富营养,因而远近闻名,是运城人一年四季离不了的美味。


  忻州小吃
  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素有“晋北锁钥”之称,为山西省省辖市。
  特色小吃有:高梁面鱼鱼、羊杂割、酸饭、杏瓣儿、忻州绿豆、五寨猪黑肉炖粉、四喜丸子、红焖羊肉、铁观音炖子鸡、馋嘴五味鱼、尖椒土豆丝、五寨面鱼、炒拔烂、保德油枣、莜面窝窝、河曲红果、代县麻片、河曲酸粥、忻州瓦酥、忻州葵花、定襄蒸肉、神池麻花、五台砍三刀、保德碗托。
  1、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汉族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现在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2、保德碗托


  保德碗托是山西省忻州保德县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风味独特,为小吃之上品。碗托,顾名思义是将荞麦面制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形状相似的“托”来。地道的保德“碗托”用的荞麦面,是把粗的、黑的筛去,留下白的、细的,称为“上荞面”。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


  3、神池月饼


  神池月饼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中秋节汉族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
  神池县是山西省油料生产基地县和著名的月饼之乡,富有地方特色的神池月饼迄今为止已有多年的历史。
  4、原平锅魁


  原平锅魁是山西省一种烤制的汉族传统名点,面饼呈*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根据包馅与不包馅可以分成空心锅魁和实心锅魁两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
  原平锅魁不仅驰名三晋,而且远销内蒙古和京津唐地区,像用于筵席的小锅魁被人戏称为“蛤蟆含蛋”的空心锅魁,还有鲜肉锅魁、玫瑰锅魁等等,品种繁多,备受人们的青睐。原平锅魁特点是嘴嚼利口不沾牙,存放色味不变,始终酥脆如初。
  5、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张北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县,承德市的丰宁,围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及察哈尔右翼中旗、锡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云县、阳高县也比较被大家所欢迎。


  6、高粱面鱼鱼


  高梁面鱼鱼,本是忻州地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近年来一些宾馆、饭店,捕拾民风,将其发展成了招待内外游客的风味食品。
  这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

 临汾小吃
  临汾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河文明的摇篮,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特色小吃有:牛肉丸子面、擦蝌蚪、肉浇面、土豆粉、混炒,担担面,稍子面、打卤面、羊汤面、米线、拌汤、玉米面窝窝、油糕、凉粉。
  1、乡宁白面油糕


  乡宁白面油糕又叫炸糕、年糕、枣糕,是山西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原料有白面、糖、油,是山西一道特色小吃,其圆如饼、形似鼓、色如铜、香味扑鼻,在透风情况下放盘子里不遮盖,七八个小时内仍保持皮脆。


  2、*米蒸饭


  *米蒸饭是临汾传统的风味食品。将新鲜*米在凉水中浸泡几小时后,另将红枣、红芸豆放在锅中煮熟备用;然后将*米捞出,在瓦甑中一层*米一层芸豆一层红枣放置,用大火蒸熟,还要用开水一遍一遍淋透。最后在磁面盆中挤压成糕状,加入、白糖才能食用,口感香软。


  3、曲沃腊牛肉


  曲沃腊牛肉是清真食品,风味独特,别具一格,是古晋都(现曲沃)的历史传统名产。相传,此品种为曲沃城内回民马氏所创制,大约有多年的历史了。因其是放在独轮小车的盘子内。车前悬挂有“清真”二字的小木牌,旁插一柄大红伞,所以本地人称“清真小车腊牛肉”。这一传统风味受到当地人民及外地客人的喜爱。


  4、牛肉丸子面


  在临汾就不能不说牛肉丸子面。在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很多临汾人从外地回来,第一时间就来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适合喜欢吃辣的人。
  看上去它的做法很简单,面条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在大厅的最深处有一口大锅,里面是用大量的辣椒,配合牛骨等煮的老汤,使得老汤浓厚香醇,同时老汤也成为了牛肉丸子面的最大卖点。
  汤里还炖着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一次的把面条浇透浇热盛上丸子,再放几片牛肉和星点香菜就可以了。


  很辣很爽,辣中又透着麻麻的感觉,总是令人神往,大家都吃的大汗淋漓的,尽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哦。用临汾人的话说就是“咥(音同碟)一大碗牛肉丸子面”。
  5、洪洞元宵


  元宵是我国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山西省内的元宵尤以南门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为知名。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霍泉水浇灌的糯米品质优良的缘故。据说,这种糯米曾与“沁州*”小米共同被选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
  洪洞桂花元宵不同于汤圆,汤圆中加入猪油等以达到汤圆的滑口,大量食用会产生腻味感,而洪洞桂花元宵制作中采用“滚”“粘”“颠”等方式,让内陷在“簸箩中自然的被元宵面粉包裹,形成均匀的圆形,这种制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元宵面和内陷的营养成份,也能保证元宵面的“黏”“香”“甜,达到入口即溶,外嫩里香的效果。

 吕梁小吃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特色小吃有:孝义火烧、柏子山羊肉、豆角焖面、兴县冒汤、水晶豆腐、驴打滚儿、葱油花卷、山西肘子、流尖和子饭、拌凉粉、柳林碗托
  1、合楞子


  流行于吕梁山区用土豆做的传统食品,尤其在山西省临县比较知名。
  山西位于*土高原,尤其是吕梁地区,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老区,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西隔*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盛产的土豆皮薄个大,口感沙沙的,味道鲜香。而勤劳质朴的老区人民利用土豆这一最简单最平凡的食材,却可以打造出一桌花色各样、种类不同的土豆宴。
  2、临县大烩菜


  临县大烩菜,简称烩菜或大烩菜,是山西临县乃至吕梁地区的一道著名的汉族小吃,由于临县靠近陕北,跟榆林大烩菜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地域跟风俗不同,临县大烩菜的味道跟做法有所区别。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临县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临县独特的风味,分荤、素两种,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大杂烩是当地老百姓最为普遍的一种吃法,味道非常可口,当地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其好吃:香塌脑瓜盖哩!


  3、孝义火烧


  火烧是山西省孝义县具有特殊风味的一种饼类小吃、孝义火烧有咸火烧、糖火烧、菜火烧、之分。
  火烧的做法不一样,口味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点是它绵软不粘,香鲜可口,层次均匀,质地酥脆,宜于热吃。
  4、兴县冒汤


  帽汤,以山药、粉条、羊肉等为主料,上浇鸡旦皮、豆腐皮、葱段、辣丝等十多种调料制成,咸麻酸辣,鲜香可口,俗称“扁食帽汤”,是山西省远近闻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其中尤以兴县帽汤最为有名。


  5、岚县莜面


  莜面,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经过精细制作成为食品。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由于莜麦性喜寒、旱,在岚县莜麦大都种在山火丘陵的最顶端,这样就使得种植面积缩小,播种收割也不是很方便而且每年可以种两季的莜麦成了一季,所以产量不是很大,但也正是由于在这种条件下长成,所以岚县的莜面有着其他地方品种无法比拟的味道,也是绝对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加工莜麦面有特殊要求,须先淘洗,后炒熟,再磨面;炒时要掌握火候,不宜过生或过熟;食用时要用沸水和面,称为冲熟,做成的食品必须蒸熟,群众称为三熟,如三熟中一熟不到,就会影响食用。
  晋西北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摸索了花样繁多的莜面吃法。以五寨为例,在面板上可推成刨花状的“猫儿朵窝窝”;可搓成长长的“鱼鱼”;用熟山药泥和莜面混合制“山药饼”;用熟山药和莜面拌成小块状再炒制成“谷垒”;将生山药蛋磨成糊状和莜面挂成丝丝的“圪蛋子”;小米粥煮拨鱼鱼的“鱼钻沙”;莜面包野菜的“菜角”;更直接地将莜面炒熟加糖或加盐的“炒面”等等,各具风味,百吃不厌,莜面食品常常用以待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