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彻夜不眠,竟只是看雪花新春走基层中
TUhjnbcbe - 2023/9/23 1:35:00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因为疫情,

作为湖北仔的小编没能回家,主动选择留京。

其实,3年来,

冬奥气象团队冬训持续数月

并跨越春节假期,他们的坚守让人敬佩!

▲京张高铁

研习滑雪、彻夜观测、见证历史……

现在,让我们走进冬奥气象团队崇礼冬训!

腊月的“冰雪之城”河北张家口,河上的冰冻得瓷实。

1月5日,距离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天,途经高寒、风沙环境的京张高铁正式运行一周。恰逢周末,很多雪友背着雪具组团前往崇礼最靠近“奥运赛道”的雪场体验冰雪激情。

 

从当晚开始,年我国第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河北。

▲京张高铁内,雪花装饰悬挂,车窗上贴着窗花

躬行——

有一种风景,踏上滑板更能领略它的美

冬日的云顶滑雪公园,脚踩在雪道上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每到周末,崇礼区滑雪场一片热闹。这其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是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服务团队。

▲崇礼雪场
  

“暖和!工作服一穿上身,就来了精神!”来自黑龙江省气象台的唐凯穿着蓝白相间的滑雪服站在云顶山腰气象站前,正在用便携式多要素自动气象站捕捉实时数据。

 

作为冬奥气象服务团队的一员,唐凯从哈尔滨来到张家口参与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其实,像他这样来自各地的团队成员还有不少。

▲正在进行观测的唐凯

 

此前,在中国气象局支持下,河北省气象局遴选全省气象部门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22人,选调国家气象中心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多地冰雪气象保障能力较强的气象预报骨干14人,组建一支36人的气象服务团队。

 

“现在滑得如何?”

“还可以。”

“我已经迷上了!”

“重心往前!”

 

顺着唐凯的视线看去,团队中资历最深、年纪最长的预报员范俊红,穿着红白相间的滑雪服,将身子往前弓,做好了滑雪准备。

随着滑雪杖用力触地,范俊红“变身”为运动员,体会滑雪时的温度、风力等气象要素。

▲准备滑雪的范俊红

开展冬奥气象预报服务,队员们需要经常到赛区滑雪场执行观测任务。

然而,在滑雪场“走路”并非易事。在先前的冬训雪上观测项目中,队员们没少在雪道上摔跤,吃了很多苦头。为了尽快熟悉滑雪运动、了解场地的气象条件,团队在赛区雪场学习滑雪技能,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增进对赛区和冰雪运动的了解。

在冬奥比赛中,当出现大雪、低能见度、大风等高影响天气时,往往会中断比赛、调整赛程甚至取消比赛。比如年平昌冬奥会女子单板滑雪资格赛就因天气原因取消,高山滑雪男子速降赛也因天气原因改期。

“队员在开始模拟预报服务时,因为缺少现场体验,对做出的预报时常感到心虚。”队员郭宏表示,在滑雪中的切身体会,能进一步了解运动员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比赛时的感受,有利于团队在赛时提出针对性的服务建议。

 

备战北京冬奥会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耽误不起。掌握不同赛事对气象条件的敏感度,对于预报员做好精细化预报服务十分重要。

 

“利用滑雪这一方式到达现场开展观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保证队员安全。”唐凯回忆上次冬训时,一名队员在一次去现场观测的途中差点受伤而有些后怕。

 

团队中最小的成员“95后”青年李彤彤曾经对滑雪有阴影,但冬奥气象保障服务时间紧、任务重,看着其他队员认真训练,她也主动克服心理恐惧,逐渐成长为滑雪能手。

 

这样一支既能滑雪又能做预报的团队,如今已在方方面面建设得有声有色。

雪地里,大家红扑扑的脸颊上都是灿烂的笑容。

守护——

雪花记不住我的名字,但雪场留有我们的身影

5日21时,云顶赛场内,一片片雪花随风飞舞。

▲记者随冬奥团队前往雪花观测实验路上

雪落崇礼。

刘华悦熟练地将长条状透明切片举向空中,不到10秒时间,切片被一层薄雪覆盖。凑近观察,她将切片小心放置到显微镜下,通过高倍镜仔细观察雪花粒子形状等特征,并拍下照片、做好文字记录……

这一系列步骤被称为雪花观测实验,聚焦的是降雪粒子形状和雪深随时间变化等特征。

▲雪花观测实验中的刘华悦

崇礼是冬奥会历史上首个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赛区,这里的气温、降水年际差异较大。同时,由于地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山连山、沟套沟,局地小气候也极其复杂。

把握每一场雪,观察每一片雪,对进一步分析赛区山地环境下不同降雪粒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改进赛区预报模型,提高降雪量和雪深预报准确率意义重大。

夜晚,寒风呼啸,吹在脸上如刀割般疼。

这样的观测实验从降雪为起点,以雪停为结束,需要每半小时至一小时进行一次。

▲当晚,雪花观测实验中显微镜下的雪花粒子

▲通过显微镜,范俊红拍摄到的雪花粒子

“当雪花呈明显六角枝状时,说明降雪粒子比较大,意味着降雪量较大、积雪较深。”一同开展观测实验的范俊红表示,同样的降雪量,雪深会因降雪粒子形状不同而各有差异,冬奥会比赛时如果出现降雪天气,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超过一定阈值,某些比赛项目将会被延迟或取消。

当日16时30分,队员先在云顶2号气象站和山腰气象站测量基础雪深;18时30分,伴随云顶赛场降雪的出现,队员开始进行降雪粒子形状观测,通过显微镜观察降雪粒子的形状、雪片大小、降雪疏密程度,观测频次在半小时至一小时。

▲21时,监测到的云顶山顶、山腰等地的不同温度

“又是一次彻夜观测实验。”

刘华悦说,根据预报降雪的时间,一行人吃完午饭后就带着泡面和装在塑料袋里的饭菜上了雪场。下午出发前,还有同事抓了把葡萄干,用他们的话说,“抗饿!”

夜晚的雪场静悄悄,气温直逼-20℃!

当晚,连同范俊红、唐凯、陈子健共有4名观测人员,轮流开展观测实验。为了保证最佳实验效果,防止雪花化掉影响观测结果,所有的实验均在户外进行,队员们这一冻就得十余分钟。

经过一整夜的赛场观测实验,截至第二天10时雪停,队员共取得19组观测数据。这是冬训以来服务团队开展的第3次降雪粒子观测实验。

担当——

时间见证着团队的成长,也见证着张家口的变迁

紧紧衣领、哈出一口热气,张家口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樊武习惯性地搓搓手。

在海拔米的云顶滑雪公园,望着远方根据国际雪联需求在冬奥赛事核心区建设完成的第36套气象观测站,他的思绪回到了成功申办年冬奥会时的情景。

▲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

“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奥成功是掉眼泪的事儿!”距离年已过去5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今年53岁的樊武有点激动!

几年来,他切身感受到张家口发展冰雪运动而带来的可喜变化。

春节临近,冬训正酣。

此次冬训,参加集训的36名预报员把工作重心集中在崇礼,按照赛区更有针对性地分为云顶、跳台和越野三个组以赛代训,更加专注于赛区气象条件和预报难点,剑指冬奥会“分钟级”“百米级”的气象预报需求。

▲李宗涛与崇礼团队其他队员讨论预报内容

“今年的冬训氛围比往年更紧张了!”李宗涛说,今年的冬训目的性更强,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更多,队员报错时往往比较自责。

“在赛道不同位置进行观测,是为了积累更多数据,同时,我们已在冬奥会崇礼核心赛区建成36套气象观测站。在历届冬奥会中,站点密度达到第一。”樊武说。

为服务北京冬奥会,全球站点布设最多、气象观测要素最全的雪上项目赛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已基本建成,赛区气象站点密度已达到历届冬奥会之最;冬奥赛事精细化预报与服务系统(测试版)已开发完成,并用于冬训;科技冬奥研究项目持续推进,各项冬奥气象保障服务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太子城高铁站附近

作为北京冬奥会重要配套工程的京张高铁,于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千米的里程,驶出余年的历史纵深。

高铁站附近,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形象四处可见,洋溢着冰雪运动的欢乐氛围。

交通的便捷,让参加过平昌冬奥会中国队气象保障服务的中央气象台副首席董全十分感慨,他在第一时间体验了京张高铁:“作为张家口冬奥气象服务团队的一员,以前从北京到张家口得坐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四五个小时,现在只需一小时,高铁速度杠杠的!”

▲冬奥,冰雪有约

今天,詹天佑像依然在那儿,

但国家发展的时速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

京张高铁连接起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

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近了!

▲青龙桥车站老站房旁边竖立着的詹天佑塑像

1
查看完整版本: 彻夜不眠,竟只是看雪花新春走基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