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摊”,是泉州市永春县一种古老的美食。说起它,外地人们几乎都会对这个奇怪的名字感到疑惑,咯摊就像是永春人的一个暗号一样,只有同样从这个小县城里走出去的老乡,才会在外地对这个光听名字就能闻到香味的故乡菜,露出回味的笑来。
咯摊顾名思义,就是咕嘟咕嘟响的小摊子,在饭点,不论走进永春的哪一家咯摊店,温暖的蒸汽、食客的谈笑和汤底的咕嘟声总会比老板更先一步迎接你,然后就在一片欢快的嘈杂中向老板大声点菜,挑一张中间挖空放了炉子的八角桌坐下,不出十分钟,一个铁盆儿盛着乳白色半透明的骨汤汤底就会被呈上来,放在桌子中的炉台上,汤里还飘着几块儿油豆泡,看着清汤寡水,但只需稍候片刻,等炉子把汤烧热了,翻滚的汤把锅底藏着的宝贝咕嘟咕嘟的拥上来了:连肝肉、猪心管、肠灌肠、血糯米……全被底下火热的炉子催起来,给食客们跳华尔兹,看的人食指大动。
你以为这就应该可以开始大快朵颐了?非也。老永春还要在碗中盛上一勺每桌必有的葱花,用滚烫火热的汤往青葱嫩脆的葱花上一浇,咯摊的汤,这才算圆满了,可以喝了。此时的清汤白中点翠,骨汤的鲜中又混着葱香,一碗下去,真是把人的心和胃都慰贴舒服了。
一碗汤开了胃,盛上一大碗米饭,捞出各种烫熟的底料,蘸着永春老醋和酱油,和着米饭大口往嘴里送。食过三巡,下鲜瘦肉,及烫及吃。肉都捞起后,便也八九分饱了。最后那一两分留给俏生生的青菜,往融合了各类食材味道的汤里一滚。食客们就着吸收了汤的“精华”的青菜,侃天侃地,一顿咯摊才走向尾声。
我小的时候住在永春最北的苏坑镇上,小镇上的咯摊就那几家,可每次去吃都兴奋异常。从前一天就开始算盘明儿要点什么菜,可一到店里,那些算盘全都不作数了,看见什么都想吃,少不了每次都和小伙伴找大人一通闹。经常闹得眼泪汪汪,还得挨几句训,不过一等咯摊上桌来,一下子就把不开心抛到炉子里烫没了。热热闹闹地边打闹边吃,直吃得肚子圆溜溜,饱得想吐才罢手。大人们吃青菜侃大山的时候,就是呼朋引伴一起出去疯玩的时候。每一次吃格摊,我都能回味好多天,以至于咯摊对于幼年的我几乎与快乐画上了等号。
犹记得那时周末,要是运气好,遇上爸爸要去城关办公,便会捎上一家人去吃县城的咯摊。孩童时期朦胧的回忆总是最美好的,在我的印象中,那家县城的“八哥咯摊”味道奇好无比,简直可称人间美味,咯摊店里挂着的那只八哥只会说三句话:“毛主席万岁!”“打倒小日本*子!”和“王八蛋!”,给我留下了神奇乃至于有点儿奇幻的印象。后来长大了,搬到县城来,有一天忽然从记忆深处挖出这家咯摊店,兴冲冲去看时,早换成了一家粮油店,只有那只空荡荡的鸟笼还挂在门口的树上,笼上堆了一撮破败的树叶,告诉我小时候的记忆不是一场梦。
我渐渐发现,咯摊之所以如此深植于永春人的心中,是因为永春人生长的轨迹离不开它,甚至有的时候人们会不经意的用上“咯摊纪事法”。不论是考砸失恋、挫折失意,还是升职加薪、故友重逢,都免不了来一顿咯摊。咯摊就像是一所为人们的心灵准备的温泉中心。不论是快乐或是忧愁,吃一顿咯摊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吃完咯摊快乐更加舒畅,忧愁也获得宣泄,人们在热气升腾中用闽南话大声的畅所欲言,这是永春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身处异乡,提笔写到这儿,又格外怀念故乡的咯摊。那方冒着氤氲热气,载着欢声笑语的咯摊,确实是刻进了我属于永春人的灵*里。
来源:联青时代
发布:华夏文化融媒体中心
责编:崇礼